• 812792阅读
  • 12402回复

[方法]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复习计划表 网盘下载 查看手机触屏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jiyifa逍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7-03-04
— 本帖被 支点工作室 执行置顶操作(2007-05-02) —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在经过人的记忆法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 并且艾宾浩斯做了个著名的实验。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学习方法数据 :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不使用任何工具的记忆效果图 本文来自:http://bbs.jiyifa.cn/read.php?tid=32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 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使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计划表后的效果图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制定的6步记忆曲线复习计划表!
喜欢的下来用吧!!Excel文挡格式!!下载后直接可以使用!!

网盘下载地址:(免ZD,直接下载)

百度网盘下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计划表

解压密码:www.jiyifa.com
(最好手工打下上面这个网址,复制注意不要带空格,有空格会提示密码错误)

改善记忆能力,抑制遗忘的最好途径,是学习右脑记忆方法

猛击这里《奇特心像联想记忆法》完整版


逍遥右脑讨论群(1000人群) 群号:774251681(验证答案:逍遥右脑)
新人群以大家互帮互助为主 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

相关主题:

新人如何开始学习右脑速读记忆法
新人学习记忆法的具体指导
关于新人学记忆的几个常见问题
超右脑记忆“新人”学习方法



微信公众号:jiyifa_com 逍遥右脑
 
离线jiyifa逍遥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3-04
艾宾浩斯曲线
记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趋淡薄,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感受。但是到底在什么条件下记忆才淡薄的呢?它有什么规则可循呢?法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50—1909)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就成为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最多领域之

艾宾浩斯有一个实验结果绘成的图表,就是有名的“艾宾浩斯曲线”。

他曾用三个希腊字母拼写成“无意义”音节,以此作为记忆的对象,在心理学实验中使用有意义的词是不允许的,因为有意义的词会引起不同联想。他把那些“无意义”的音节,每8个分为一组,共分为8组,把自己作为被试者,测定完全记住所有音节需要多少时间,结果大约用了1000秒。过了20分钟,把相同的内容再重复一遍时,缩短了约580秒,用百分比表示则称省时率,即20分钟后的省时率为58%,与此相反,遗忘率是42%……这条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得较快,以后逐渐慢下来,一个月之后的后的省时率大约为20%。记亿与遗忘既然有规律可循,我们就可以把握它,提高记忆效果,有效地同遗忘作斗争。许多人做了类似的实验,其结果虽然有出入,但曲线的运动规则“八九不离十”。

实验结果还表明,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制约,也受其他因素制约,如识记材料的意义、数量、序列位置,人们的学习程度以及生理、心理因素。  

遵循规律是最容易成功的,如果能遵循遗忘曲线的规律来进行学习和复习,事半功倍的成就感将一直伴随着你。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记忆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住的知识数量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不同性质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上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记忆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每个人,因为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离线bleach1234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3-14
记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过程,受许多因素影响。旧联想主义者只从结果推论原因,没有给予科学的解释;艾宾浩斯则从严格控制原因来观察结果,对记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

首先,他注意到识记材料有长有短、有难有易、有生有熟,必须严格加以控制。为了排除旧经验对识记的影响,使识记材料处于同等难易的程度,他创造了一种无意义音节。

其次,在学习时间或诵读次数以及识记间隔时间和识记方式等这些中以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都加以严格控制。至于主观条件,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力求做到生活一律化,使主观条件保持一致。艾宾浩斯就是这样从控制影响识记的因素入手,用节省法对记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多年耐心细致的实验研究,他得到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音节组的长度与学习速度的关系:音节组的长度增加时,诵读到能正确背诵所需的次数就急剧增加。如识记12个音节只要诵读16.6次就能背诵;而识记36个音节就要诵读55次才能背诵。

(2)材料的意义性对学习的影响:艾宾浩斯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比学习无意义的材料速度要快得多。艾宾浩斯设计了一些实验来确定各种条件对学习和保持的影响。这些研究之一是查明记无意义音节的速度与记有意义材料的速度之间的差异。为了确定这种差异,他记拜伦的《唐·璜》(Don Juan)一诗中的节段,每一段有80个音节,他发现大约需要读9次能记住一段。然后他记80个无意义音节,发现完成这个任务几乎需要重复80次。他得出结论说,无意义材料的学习比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在难度上几乎达到9倍。

(3)记忆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

(4)保持与遗忘和时间的关系: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但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根据艾宾浩斯实验所得的数据而成曲线,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5)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优越。如对一个12个音节的音节组集中学习需要育读68次才能达到正确背诵,而分散学习只要35次就够了。

(6)音节组内各项的顺序和记忆保持的关系。这是他对接近联想、远隔联想、顺序联想和反向联想所做的实验项目。他认为通过学习,不仅紧邻的音节能够形成联系,就是远隔的音节也能形成联系;音节之间不仅按顺序能形成联系,而且反向也能形成联系。不过保持的程度,音节组内各个音节彼此相邻的较优于远隔和反向的。

艾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对心理学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实验心理学的内容,而且激起了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的热潮,大大地促进了记忆心理学的发展。当然,他的研究就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不可能是完善无缺的,主要缺点有以下三点:

一是他对记忆过程的发展只作了定量分析,对记忆内容性质上的变化没有进行分析;
二是他所用的无意义音节是人为的,脱离实际,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是他把记忆当作机械重复的结果,没有考虑到记忆是个复杂的主动过程。

对一个科学家总的历史价值的一种衡量方法是看他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是否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根据这样的标准来看,可以认为艾宾浩斯比冯特更加重要。他的研究给联想或学习的研究带来了客观性、数量化和实验方法。正是由于艾宾浩斯的研究,才使联想的概念从只有对它的特性进行思辩的改变为借助于科学方法对它进行实验研究。另外,他对学习和记忆的许多发展在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可靠。
离线hslizheng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3-14
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1850年1月24日生于波恩附近的巴门,1909年2月26日卒于哈雷。1873年在波恩大学获博士学位,1880~1909年间相继在柏林大学、布雷斯劳大学及哈雷大学任教。1890年和A.柯尼希创办《感官心理、生理杂志》。艾宾浩斯对学习、保持和回忆作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他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用完全记忆法和节省法测定保持量,并以自己作被试,比较了学习有意义材料和无意义材料的不同速度,比较了学习材料的不同长度对学习速度的影响,考察了过度学习、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效应。后人根据他的实验结果所绘制的保持曲线,表明遗忘的发生是先快后慢的规律。

艾宾浩斯是第一个用实验法研究学习和记忆的心理学家。大学期间,他的兴趣在于哲学,并于1873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以后的七年中,他在柏林、英国、法国致力于独立的研究。后来,他的兴趣转向了科学。1867年在费希纳的《心理学纲要》的启发下,他决心像费希纳研究心理物理学那样,通过严格的系统的测量来研究记忆。艾宾浩斯关于学习和遗忘的研究被认为是他的创造天才在实验心理学上的真正伟大表现之一,是敢于进入真正心理学问题领域的第一人。艾宾浩斯著有《记忆》、《心理学原理》和《心理学纲要》。
离线freesia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3-15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研究与评价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从严格控制原因来观察结果,对记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首先,他注意到识记材料有长有短、有难有易、有生有熟,必须严格加以控制。为了排除旧经验对识记的影响,使识记材料处于同等难易的程度,他创造了一种无意义音节。

其次,在学习时间或诵读次数以及识记间隔时间和识记方式等这些中以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都加以严格控制。至于主观条件,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力求做到生活一律化,使主观条件保持一致。艾宾浩斯就是这样从控制影响识记的因素入手,用节省法对记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多年耐心细致的实验研究,他得到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音节组的长度与学习速度的关系:音节组的长度增加时,诵读到能正确背诵所需的次数就急剧增加。如识记12个音节只要诵读16.6次就能背诵;而识记36个音节就要诵读55次才能背诵。

(2)材料的意义性对学习的影响:艾宾浩斯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比学习无意义的材料速度要快得多。艾宾浩斯设计了一些实验来确定各种条件对学习和保持的影响。这些研究之一是查明记无意义音节的速度与记有意义材料的速度之间的差异。为了确定这种差异,他记拜伦的《唐·璜》(Don Juan)一诗中的节段,每一段有80个音节,他发现大约需要读9次能记住一段。然后他记80个无意义音节,发现完成这个任务几乎需要重复80次。他得出结论说,无意义材料的学习比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在难度上几乎达到9倍。

(3)记忆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

(4)保持与遗忘和时间的关系: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但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根据艾宾浩斯实验所得的数据而成曲线,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从中可以看出,遗忘在学习之后就立即开始了,遗忘的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使人具体地了解了遗忘的进程,从而能够针对遗忘的客观进程采取相应的措施与遗忘作斗争,所以影响很大,他本人的名字出因此而与遗忘曲线联在了一起。

(5)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优越。如对一个12个音节的音节组集中学习需要育读68次才能达到正确背诵,而分散学习只要35次就够了。

(6)音节组内各项的顺序和记忆保持的关系。这是他对接近联想、远隔联想、顺序联想和反向联想所做的实验项目。他认为通过学习,不仅紧邻的音节能够形成联系,就是远隔的音节也能形成联系;音节之间不仅按顺序能形成联系,而且反向也能形成联系。不过保持的程度,音节组内各个音节彼此相邻的较优于远隔和反向的。

艾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对心理学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实验心理学的内容,而且激起了各国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的热潮,大大地促进了记忆心理学的发展。当然,他的研究就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不可能是完善无缺的,主要缺点有以下三点:一是他对记忆过程的发展只作了定量分析,对记忆内容性质上的变化没有进行分析;二是他所用的无意义音节是人为的,脱离实际,有很大的局限性;三是他把记忆当作机械重复的结果,没有考虑到记忆是个复杂的主动过程。

对一个科学家总的历史价值的一种衡量方法是看他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是否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根据这样的标准来看,可以认为艾宾浩斯比冯特更加重要。他的研究给联想或学习的研究带来了客观性、数量化和实验方法。正是由于艾宾浩斯的研究,才使联想的概念从只有对它的特性进行思辩的改变为借助于科学方法对它进行实验研究。另外,他对学习和记忆的许多发展在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可靠
离线jiyiliw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3-15
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今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

睡前醒后——记忆的黄金时段

记忆时,先摄入大脑的内容会对后来的信息产生干扰,使大脑对后接触的信息印象不深,容易遗忘,叫前摄抑制(先报入的抑制后摄入的);后摄抑制(后摄入的干扰、抑制先前摄入的)正好与前摄抑制相反,由于接受了新内容而把前面看过的忘了,使新信息干扰旧信息。

睡觉前和醒来后是两个绝佳的记忆黄金时段!睡前的这段时间内可主要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对于24小时以内接触过的信息,根据艾滨浩斯遗忘规律可知能保持34%的记忆,这时稍加复习便可恢复记忆,更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影响,识记忆材料易储存,会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忆。另外根据研究,睡眠过程中记忆并未停止,大脑会对刚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储存。所以睡前的这段时间真的是很宝贵。

早晨起床后,由于不会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新内容或再复习一遍昨晚复习过的内容,则整个上午都会记忆犹新。所以说睡前醒后这段时间千万不要浪费,如能充分利用,可收事半功倍之功。

复习、温故——古老而又实用的记忆诀窍

“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些话语我们都很熟悉,的确,复习是记忆之母,我们巩固所识记过的材料的最好方法就是复习!

记忆是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建立起来的神经通路如果不畅通,则原来大脑中保留的痕迹就会逐渐消失,而复习就是对大脑中的痕迹进行再刺激,及时复习就是在第一次痕迹未完全消失时,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重复刺激,重复刺激次数越多,痕迹越深;重复越及时,费时越少,费力越小,记忆效果越好。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到72%,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应及时复习,间隔一般不超过2天。   解读遗忘规律  (一)骨架支柱的内容不容易遗忘,细微直接容易遗忘

启发:在学习时要学会列提纲、总结大意去记忆。要从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内容的框架、结构、条理及大体意义。

(二)遗忘速度先快后慢

在学习识记完某一知识后,遗忘就开始发生,尤其在起始阶段遗忘的速度较快。具体遗忘的速度情况详见下表:
  艾滨浩斯曲线遗忘规律结论表
  学习后的时间 20分 1小时 8小时24小时 2日 6日 31日
  记住率(%) 58 44 36 34 28 25 21
  遗忘率(%) 42 56 64 66 72 75 79

启发: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应及时复习,在未等记忆的内容遗忘掉之前就再次复习。这样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复习巩固一次。如果等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

(三)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不容易遗忘,无意义不理解的内容容易遗忘
启发:在学习时应理解地记忆所要记忆的内容。如果所记的内容没有什么意义,那也可以创造性的赋予其意义。

(四)对有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内容不易遗忘
启发:在学习时要培养所记忆的内容的兴趣。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学习这些知识对我有哪些好处呢?

(五)一次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
启发:在学习时要注意文理学科交替学习、不同学科交替学习。因为不同学科的知识由大脑不同的部位主管,所以学科交替学习就可以使大脑的各个部位得到及时修整。

(六)中间材料容易遗忘,开头与结尾的内容容易记忆
1、前摄抑制:前面识记的内容对后面识记的内容有抑制作用;
2、后摄抑制:后面识记的内容可影响前面识记内容的记忆效果。

启发:对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分段来学习,以便增加多个开头与结尾,增强记忆效率。把重要的内容放在起床后或临睡前学习可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影响,增前记忆效果。

(七)用脑过度,脑机能下降时,记忆效率低
启发:劳逸结合,不要在疲劳的状态下学习。每学习四五十分钟后就应当做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这些锻炼一定会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增强你的学习效率,切不可等闲视之。
离线123456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03-15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1、 定期复习与自测:即对自己所学的课程、知识定个复习与自测计划,然后按时执行。
①日测:每晚上睡觉前,应该将当天所学的知识择其要点复述一下,如条件不允许,默写提纲或干脆默想也行。
②周测:星期天休息,可将一周来所学课程的内容换个角度提出问题,写在一张纸上测验自己,发现存在疑难或模糊之处,马上解决,决不拖欠。
③单元测验:一个单元学完了,可以自测一下这个单位有哪些主要内容,学完有什么收获,从而及时消化,巩固记忆。
④全书测验:一本书学完后,可以翻开目录,逐次回忆内容,在单元测的基础,全书测就问题不大了。如果没有时间,可以挑选那些重要内容先进行。

2、 随时测验:即指随时随地测验自己。
这种方法用来学外语是行之有效的。先准备一些卡片,正面写上5个外语单词,背面写上5个相应的汉语词汇,揣在兜里便可随时自测了。自测的方法有两种:①朗读法:在不妨碍别人的情况下,你可以看外语念汉语,看汉语念外语,实在想不出时,翻过来看一看,再认一下。②学写法:学外语不书写是很难记牢的,况且不练书写便无法进行笔译。可以看卡片上的汉语写出相应的外语单词来。但是,很多场合是不允许四平八稳坐着写的,怎么办呢?建议你试一试下面的方法:在礼堂听报告、开大会前、在公共汽车站、在商店排队时,可以用手指朝下在空中写。不带卡片也可以随时自测,看到什么事物,就试着用外语表述出来,或者在头脑中默念一下。这样既利用了点滴时间,又会收到分散复习的好效果。
加油!
离线sirius007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03-15
从复习与自测的方式讲,可采取试尝回忆等5种形式。
1、试尝回忆:试尝回忆就是在头脑中把学过的知识回想一遍,有人称这为“过电影”,这是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去动脑筋思考的方法。心理学实验表明,试尝回忆比单纯的反复识记好。例如有这样一个实验:让两组应试者同时识记同样的课文,第一组阅读与试尝回忆相结合,第二组则用全部时间反复阅读。结果,立刻测验和4小时后测验,第一组都比第二组效果好。那么,阅读和回忆的时间应该怎样掌握呢?实验表明,用于试尝回忆的时间越多,成绩就越好。具体做法是,在阅读或朗读到一定程度以后,合上书试忆,凡模糊的地方立即与原文核对。也可以在读书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试着记忆出应该记住的具体内容。这时,试忆者会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兴趣盎然。同时,经过校对核实,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薄弱点,以便再着重记忆那些生疏的材料。

2、交谈争论:即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争论探讨。庄子说:“知出乎争”,这是很有道理的。交谈争论,旨在阐述自己的观点,对客观事物、客观现象加以说明。交谈,就要了解对方的意见,从中可以得到启示;争论时,容易使自己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暴露出来。在交谈争论的过程中,双方都会加深印象,错误的得到了纠正,正确的得到了承认,记忆得到了巩固。再说,个人的接触面总是有限的,通过交谈争论,可以扩大视野,集思广益,增长知识和才干。

许多名人乐于交谈争论,爱因斯坦最初钻研学问时,经常与索洛文、哈比希特等朋友在一起交谈争论,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爱因斯坦掌握了“黎曼几何”,为提出相对论打下了基础。他们把自己交谈争论的场所叫做“奥林比亚科学院”。交谈争论是测验自己、训练思维、深化记忆的有效手段。

3、设问自答:“假如我是老师,我将怎样出题考学生呢?我希望学生掌握哪些要点呢?”如果经常对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多种角度设问自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苏联莫斯科州斯维尔德洛夫村一名叫娜佳·玛赫娃的学生,常常假设自己是老师,并准备了教学笔记,在上面写上学生名单,还自己扮演学生回答问题,对每个回答都打分数。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娜佳发现:“从前,地理课对我来说就象苦役一样。而现在,当我从学校里一回来,就想立刻把功课做完,好去读地理。为什么这样呢?就是因为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我就想,我是老师,而不是学生,所以我就有了兴趣……为了使我对地理的兴趣不减弱,我要坚持做一年的教学笔记。”

进行自测,设问是个主要问题,必须经常琢磨设问的形式、设问的角度、设问的要求,这样才能奏效。

4、对他人试讲:要当先生,先做学生。在准备给别人讲的时候,自己首先要弄懂。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的知识。”准备讲的过程正是运用这种积极思维的过程。要讲给别人听,多数情况下要用自己的语言,而不能鹦鹉学舌似地背诵。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不但要全面、熟练地掌握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试着讲给别人听就是强迫自己弄懂那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使自己的记忆得到巩固和增强。

5、实践检验: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知识,记忆是深刻的。从神经生理机制方面来看,知识运用越频繁,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就越深刻,暂时神经联系也就越牢固。运用的次数多了,学习者记忆的抽象信息符号与对应的实践活动之间,会产生紧密联系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记忆信息便容易提取出来。

启示一:必须记住的材料在学习后,要在第一时间安排第一轮复习,并及时安排以后的复习。

启示二:
第一、一次记忆的材料不要太多,根据后来的研究,一组记忆材料安排在七个左右最合适;
第二、积极寻找“需要记忆的材料”之间的联系,通过理解,高效率地完成必须做好的工作;
第三、拒绝死记硬背的办法。

启示三:对那些看似独立的记忆材料可以通过编排故事等办法,通过联想帮助记忆。

启示四:努力提高学习的动力,使记忆材料成为学生学习中需要的、感兴趣的材料。

另外,每个人的记忆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
离线rzk2006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7-03-16
我要下载,不知道有没有用的
离线mengzizhu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7-03-18
kankan
离线sdhzjc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7-03-18
看看阿
离线soso0406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7-03-20
听说是个好东西
不知真假
离线a133001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7-03-20
11111111
离线alan01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7-03-20
kan
离线迷路天使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7-03-20
好的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