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49阅读
  • 0回复

间化讯息、比对及更动记忆库资料 查看手机触屏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龙少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3-04-21
早在一千多年前,佛教唯识学派对脑部讯号就有了精闢的见解,他们在禪定状态下去解析微细的心识交流,虽然目的在佛教徒所强调的「开悟、解脱」,和本文所提的第六识如何运作之解析似乎无直接的交集,但仍有许多宝贵的资料可以和最近的科学证据直接比对。本文介绍的方法,基本上是此一学派方法的应用。

在数年前的discovery频道有一个infinitevoyage专辑,其中几集的资料在此间单的重述一番。影集叙述将几个受过脑干手术的羊癲疯病人集中起来,要他们观看一卷影片,影片上有左右两个影像,左边是橘子右边是小鸟,由上而下的在电视萤幕上飘过。随后要求他们用左手将所看到的画出来,过后再要他们用右手画出所见的东西。今天我们从中风的病人的反应知道,左脑主管身体右边的讯号接收,右脑则主管左边的讯号接收。由於脑干手术的关系,左右脑手术后不易直接交换讯息,因此左手所画的东西应该是萤幕左边的影像,右手则画出右边的影像。有趣的是问他们為何左右手所画的图不一洋,每次问他们原因,每次的答案都不同。影集说明研究显示,对一般人来说,假设看到一隻偏右边的小鸟,经过和记忆中的资料快速比较后,左脑先下结论说我看到一隻小鸟。右脑则不断的问左脑為什麼是小鸟,左脑必须根据记忆库的资料,重复的向右脑解释為何是小鸟。最后右脑根据记忆库资料,而同意左脑的意见,那是一隻小鸟。可是事情还没完,接下来反而是左脑向右脑问「為何那是一隻小鸟」,右脑则一再根据记忆库资料重复向左脑解释「為何那是一隻小鸟」。左脑同意右脑的说法之后,右脑又再反问左脑為什麼,就这洋不断来回互相比对验证,直到在极短时间内左右脑可以同意对方的意见為止。若所见的东西是我们很熟悉的,则只需来回数次就可以达到左右脑的意见一致,反之,若是不常见的则要反覆数千乃至数万次的左右脑互相解释。当脑中的资料不齐全或类似这一些病人的左右脑钩通不良时,因為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头脑会瞎掰一些理由作一番解释,以暂时停止对此份资料的处理。影集最后推测,人类的创造力,有部份可能来自这种资料不齐全时的「牵强附会」。

一两年前的一个影集则叙述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有两间房间的办公室,找来几个接受面试的人。应试者进到第一个房间时,柜台后有一个人要求他填一些资料,就在应试者低头填资料时,在柜台后的人迅速蹲下来,由另一个趴在地上的人站起来取代,两人衣服并不相同。应试者填完资料后被要求进入另一房间,里面的人问他,在他填资料前后,站在柜台后面的人是不是同一人。几乎每个应试者都回答是同一人。这时让他看看,从他刚进入第一个房间到进入第二个房间之前,柜台上方一台监视器所录到的影像。类似的影片则让应试者看几个东西,要求他记住之后走出房间。经偷偷地换调一两洋东西后,再要求他以很短的时间,进入房间瞄一瞄所见的东西后走出来。接著要求他说出房间有什麼东西?几乎所有应试者都坚持所见的东西不变。

上面的影集有三个重点:我们的左右脑要互相钩通并和脑中资料比对,才能确认一个东西或思想;对所见的东西的资讯不足或左右脑钩通不良时,我们会瞎掰一个理由来自圆其说,以暂时放弃对该笔资讯的处理(此点也是我们自我保护系统的特色,否则会变成需要同时处理过多的资讯);我们会将看到的东西,看成自己认定的东西,而两者并不一定相同。

佛教的唯识学提到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及证自证分。「见分」是我们眼耳鼻舌触觉及脑中的硬体,「相分」是软体,「自证分」是左右脑认為东西或思想是什麼,「证自证分」则是左右脑反覆互相说服的过程,这印证了第一重点是古人早已知道这种脑部行為。另有一佛经提到:「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意思是说当我们见到一洋东西时,我们将之看成我们所认為的东西,实际上不一定是那东西的本身,这是第三个重点的印证。第二个重点其实和此一经文所叙述的是同一事实(註:第二、三两重点相当於佛法所谈「习气」的作用,是心法和心所有法运作时的奇妙关键,也可称它為「脑中的判别系统」的一种作用)。换句话说,古人的智慧其实是蕴藏了现代科学的真理,我们要瞭解正确的读书方法,不但要有科学的依据,也要惨考古人的智慧。本文将依据佛教的理论,来詮释正确的读书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一听就懂,也可以一再的自行作实验加以印证。由於每个人的条件都略有不同,故需将本文的原则不断修正,以成為最这合自己的方法。
微信公众号:jiyifa_com 逍遥右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