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作文个性的表现及培养
[内容提要]作文要体现个性必须达到三种境界,即真实——作文的生命,新颖——作文的活力,风格——作文的气质;要达到上述三种境界就需要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此,写作是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个性化的精神劳动。好的文章正是因为涂抹了具有个性的色彩,才具有了与众不同之处与感人至深的力量,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真正价值所在。
[关键词]个性表现培养
任何一篇文章的创造都要完成两重转化:第一重转化是由客观事物转化为作者的认识;第二重转化是由作者的认识转化为文字表现。宏观看,写作是心理、能力的提高与完善,是个性不断发展的过程;微观看,写作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取材、选材、谋篇、布局、立意、修改无一不是个体的主观行为,呈现出个体的差异与多彩。因此,写作是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个性化的精神劳动。好的文章正是因为涂抹了具有个性的色彩,才具有了与众不同之处与感人至深的力量。所谓“文如其人”,离开了“人”,“文”便丧失了灵魂。
“个性”是文章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有了个性,文章便会闪耀着创新的光辉。作文要体现个性,必须达到以下三种境界:
真实——作文的生命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实际上是阅读作者的发展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把作者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作品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所以作文要打动人,必须负载着思想的泪或笑,承托着写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情感永远伴随着生命,愈是真实的,就愈是动人的;愈是濡染了真实感情思想,就愈是鲜明的。作文有了真实的情感,便猎取了鲜活的生命,求真实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假话、套话、空话既蒙蔽自己,又欺骗别人,即使说起来滔滔不绝,那也是虚伪的个性。学生的内心世界仿佛空山雨后盛开的梨花,不带有一点微瑕,把这份难得的真实坦荡地呈现出来,作文便具有血肉,一个沉甸甸的生命质体便跃然于纸上。此为作文个性表现的第一境界。
新颖——作文的动力
从写作的主体看,写作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不可能通过“克隆”与“拷贝”而获得价值。写文章,总是要在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下功夫,总是在语言上尽可能表现得完美,显示主体的创造才能。这种创造才能表现的愈充分,作品愈新颖;愈新颖,作品愈有价值。它表现在两个方面:内容的新颖与语言的新颖。前者为内在的,后者为外显的。因此,作文要求真实,又要通过对真实的处理体现其从内在到外显的新颖。内容上,关于选材,巧于提炼,精于立意,即拥有“我”的自得之见、自然之情与自在之趣;语言上,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创造出新鲜活泼的语言,即拥有“我”的自由之笔。新颖的创造火花,表现出来的是生命体质的活力。此为作文个性表现的较高境界。
风格——作文的气质
喜爱读名著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感觉,最能使人拍案叫绝,最能震撼人的心灵的不是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作品深邃的思想,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物淋漓尽致的描绘。这是用语言塑造出来的具有风格的个性。我们读屠格涅夫的作品,一看工笔画式的描绘,马上感到是屠格涅夫的;读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一看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马上知道那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风格就是人”,风格是人的显著个性。真实与新颖内化为个体稳定的倾向,用“我”的语言表达出来,便形成作文的风格。作文具备了风格,便饱含了“人”的成分,充满个体的性灵,成为文与文最大的区别标志。仿佛人的气质一般,作文的风格或激情,或隐忍;或直白,或含蓄;或幽默,或冷峻;或高贵,或通俗,因人而摇曳出不同的风采。此为作文个性表现的最高境界。
作文要达到以上三种境界是相当艰难的,即使经过努力,也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完美地展现个性。特别是第三种境界,也许有人穷及一生,也无法企及。但这是一种目标,需要我们朝着这个方面去培养学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个性呢?
第一,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是关键所在。叶老指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生活是写作的本源,只有积极投入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生活之中,才能产生深切的感受。作文时,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写出的文章往往没有深度,主要原因就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活鲜鲜的人生也熟视无睹,没有理性的穿透力,不能发现生活、发现美,缺少感悟的眼睛,正如罗丹所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故此,我们必须打破应试教育那种使学生“两点一线”的生活封闭圈,把学生带入五彩缤纷的世界,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感受生活,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教师从旁点拨美点、感性点和闪光点,这样作文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折射出深沉的悟性。作文对生活的反映,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生活浓缩的、典型的、深刻的表现。感悟生活,就是对生活条分缕析,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就是把生活濡沫于情感之中。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作文便缺乏激情与深度,变得苍白与浅薄。一俟具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学生就会发现平静的湖面下,荡漾着的原来是动人的激情;雄起的高山里,却孕育着喜悦的鸟语花香。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作文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
第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必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活生生的思想”,“鲜活的语言”和“创造精神”才能得以表现。因而,作文教学进行思维训练是极其必要的。首先是想像能力的培养,多让学生进行继写、改写,想像未来和未知的空间,思维驰骋的空间便会越来越广。想像力丰富的学生,作文往往有神来之笔。黑格尔称赞说:“如果说到本质,最杰出的艺术本质就是想像。”浪漫主义大师雨果妙喻美之曰:“想像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当代文学家王蒙干脆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其次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多让学生换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多做一些异的训练,一文多作,一材料多文,看图作文,话题作文,评点名篇,进行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流畅而一触即发,深刻而入木三分,独特而别具匠心,做到了这一步,作文便会积淀着活生生的思想与洋溢着创造精神。2000年高考前夕,由《萌芽》杂志社和七所大学联合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本次作文大赛不按命题作文,不限制题材和体裁。一位监考老师把一个苹果咬了一口放在讲台上;一位主考者将一团废纸塞进装着半杯水的茶杯里,这样的行为就是一道作文题。采用如此宽松不羁的“命题”方式,旨在启发应试者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写出富有文采和个性色彩的文章。
第三,培养学生的个性是最终极目的,也是贯穿作文教学的主线。苏联合作教育家认为,个性通俗地说是人的内心世界,赞可夫认为,作文的根本目的是主观意思的培养,作文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学生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个人见解,要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要反复修改、润色语言,伴随着作文的过程,经受着思想教育的洗礼。反过来,个性又制约着作文的个性。朱自清的作品总是蕴含着淡淡的哀愁,鲁讯的文章犀利如匕首,都与他们各自的个性有关。热情的学生,往往能创造出激情的作文;内向的学生,深沉流露抑郁的情绪;有幻想的学生,常常带有诗意。个性的差异导致主观意识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精神风貌,产生不同的作文个性。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首先要紧的是让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只有培养了学生健康的表达,才能产生健康的作文个性。再者,要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对于作文教学则要把学生腐弱的个性变得刚健一些,把消极的情绪变得主动一些。缺乏爱,缺乏情,缺乏激动,缺乏进取,人生流于平庸,就不会欢呼,不会感伤。有了良好的个性,学生的内心就会像大自然一样有无穷无尽的变化,他就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就能把大千世界与个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就能理智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作文因之而赏心悦目,具有深沉的个性。
当然,培养学生作文的个性离不开语言的积累与训练。博览群书,揣摩个性化的语言,培养和积累技巧与语感,久而久之,便有了深刻的内涵与美丽的外表。
所以,让学生尽可能驰骋才思,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作出一番天马行空的“畅想”,写出有内容、有文采、有个性、有生气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