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36阅读
  • 3回复

[训练经验]简化版本的记忆体系——背诵考研专业课的一些经验 查看手机触屏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ggbond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8-12-28
— 本帖被 路逍遥 从 记忆概论 移动到本区(2018-12-30) —
        半年多的考研学习已随着初试结束暂告一段落,这期间除了英语单词,还背诵了约450页的专业课资料,因为这些资料已经是对课本的缩减版,所以本身已经不能再缩减,必须完整的全都背下来,当然有些需要一个字不差,有些可以有个大体意思。
        虽然和别的考试比起来也不算多,但对我自己来说确是个挑战,在这段时间里的实践让我对所学理论有了很多切实的体验。我希望把之前老大教的记忆课程的理论,结合这半年的实践,选出其中最重要和最常用到的方法进行系统化,整理出一套简单实用的记忆体系,以使用只占记忆方法总数20%的内容,有力的适用于80%的记忆情景。


总论
        1、学习的基础是记忆。
        想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学习是什么。考虑到我对此的理解还不足够确切,所以我就说几个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一点瞎想。
         一个现象是说,学习一种新知识时,读两三遍时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往往比不上背诵一遍时对内容的理解程度。我猜想可能是背诵最大程度上增加了内容在脑中的行走路径进而增加了其吸收程度。
        一个现象是说,看书过程中,如果看了后页忘了前页,那么学习的效率肯定是不高的,如果遇到那种内容很难而且前后关联密切的书,那更是灾难。这其实也是为什么速读会比常规的慢速读要更有利于理解一本书,原因在于可以迅速建立前后文的联系。如果看了后忘了前,那么这种联系就很难在只读一两遍时有效建立起来,进而影响对整本书的理解和把握。
         一个现象是说,即使是数学这种看起来不需要记忆的科目,我个人发现,事实上数学好的人比差的人要记住更多的公式和解题方法,固然那些方法首先需要理解,但是对于这些方法的记忆决定了其解题的效率,这在高中这种应试教育中体现的更明显,比如一个题目是什么类型,用什么方法,常见的易错点是什么,都是由记忆作为其基础。
        一个现象是说,在对知识从厚到薄从薄到厚的过程中,或者说在对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而这里所用的知识,可不是待在纸上的,而是待在脑海中的,是记忆把纸上的知识转化为脑中的知识。另外,古语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理的,对知识的输出也同样需要以记忆作为基础。
        2、纯记忆为主,记忆方法为辅
        这里先提明确一下纯记忆和记忆方法这两个概念在我文章中的定义。广义上来说,任何有关如何有效记忆的文章都可以认为是对记忆方法的阐述,但是在本文中的记忆方法是一个狭义的、与纯记忆相对的概念,只涉及对所记内容进行处理以使其更适合被记住。本文中的纯记忆是指对所记内容进行记住的一种能力。
        这个论点有两个意思。第一,大部分内容不需要刻意的处理或者只需要轻微的处理,直接用纯记忆记住即可,这经常也是最快捷的方法。第二,记忆方法发挥作用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合理的处理内容,以减少纯粹记忆的工作量和难度,但是最终总会有内容仍然是需要纯记忆的。比如,对几个词语做了编码和联结,但是那些心象对应和故事发展仍然是需要纯记忆来做的,只不过高质量的处理使得纯记忆不需要费太大劲即可做到。
         这两者的关系,可以用我常玩的战争游戏做个比喻。纯记忆类似于军队的数量和科技,是硬实力,记忆方法类似于军队的战术技巧,是软实力,虽然历史书上喜欢歌颂以少胜多,但是绝大多数战争的胜利靠的主要还是人数多和武器好。
纯记忆
        1、使用纯记忆的方法,就是不断重复输入-输出的程序,明确快速而不需耗散纠结的按这个程序做即可。输入-输出也可以称为背诵-回忆或者记忆-回忆。
        这既是记忆的最基本的做法,也是记忆的最基础的模型。用它可以解释很多和记忆有关的事情,比如记忆术其实是在输入的内容上做处理,比如听说读写做其实是在输出的渠道方式上进行扩展。
        对纯记忆来说,回忆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对记忆效果的客观检验标准。
        根据纯记忆力的大小,可以调整输入-输出的一次的内容量。
        根据实际需要,输出的内容可以是一字不差的或者详细的或者简略的。
        2、按艾宾浩斯曲线,重复的记忆
        曾经我对这个从初中就听过的规律不屑一顾,它看起来既不复杂,也不会让我省力。但是半年来的经历,使我越发感受到这个规律的强大,难怪有考研前辈说,背诵专业课的过程就是背了又忘、忘了又背的过程。我在背了两遍之后,为了方便复习,把要背的内容列成一张张题单,按照题单不断重复背诵。前期需要先看一遍课本然后再看着题单背诵,后来可以直接看着题单背诵,遇到不会的就立刻看书然后再背,再后来可以一整章乃至一整本的背诵。随着背诵的次数增多,回忆的数量和质量越来越好,我真真切切体验到了其威力,就如同重剑一样虽然无锋但力有千钧。
        这个规律的首要重点在于重复,至于是否严格按照时间间隔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毕竟随着背诵内容的增多,安排什么内容什么时候复习的麻烦程度也会大幅增加。
        如果想要更方便的进行时间安排,可以使用软件来协助我们。这里推荐一款手机软件AnkiDroid,这款软件是卡片式的,它可以把要记的内容做成一个个独立的卡片,把卡片复习完一遍之后就做个标记,等到规定的时间点时会自动提醒,堪称神器。
记忆方法
        1、只对内容有个大体理解,不对其做处理,直接进行记忆。
        2、做框架,列表格。高中时就常用的知识整理方法。
        3、逻辑的联系是最自然的。增加所记知识与其他知识的有效联系,可以提高所记知识的牢固程度。其中,逻辑方面的联系是看起来最自然的一种联系。逻辑可以用哲学范畴的,如内与外、主观与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等等。也可以用自己强造的,就是说可能不是那么公认但是自己还能接受的逻辑。
        4、心象记忆法是最后保障。当知识点太散太具有罗列性而几乎没有什么联系性、直接背诵将有很高遗忘率的时候,才出此杀器。我用心象记忆法处理的专业课内容大约占15%。之前我曾设想只单纯的使用记忆法来处理整本书,当时觉得是虽然前期工作量大但是基本上一劳永逸。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工作量实在太大,编码和故事也开始混乱。当然这里面有我自己的记忆术水平不算高的问题,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有没有必要的问题。知识毕竟不是记忆比赛里的数字或扑克牌,大部分情况下,普通处理加上重复记忆就可以直接记住,而且记忆术的最终目的就是扔掉拐杖直接记住知识,既然有些知识本来就不需要制作拐杖,那么又何必徒增工作量呢对吧。最后,对于记忆术是最后保障的观点,我还喜欢用拳击来做比喻,生活中有95%的矛盾冲突都可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那么是不是花了两年时间学习的拳击就没有用了呢,不是的,一个是因为那5%虽然不常遇见,但是一旦遇见就往往可能对人造成重大打击,一个是正因为有了这最后的保障,对其他情况的处理也更有了底气。

结语:
        方法的目的不是让人轻松的毫不费力的达到目标,而是为了使付出努力更有的放矢和更有效率。其本身仍然遵循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的规律。比如,用记忆法术虽然是减少了纯记忆的工作量,但其实工作量是转移到了转码那里。
        所以希望大家能多些耐心对以上有些老生常谈的平淡内容,因为判断方法好坏不在于是否华丽和高级,而在于是否足够实用,是否使人们的付出获得足够有效的回馈。而且就算大家已经可以下意识的熟练运用各种方法,通过这种系统的整理,也能在实践中更有章可循(em..感觉像是说给自己听的,我喜欢把自己的所做都整理出来,然后做的时候心里会更踏实)。
微信公众号:jiyifa_com 逍遥右脑
 
变则通,通则顺,顺则道法自然
离线九日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9-01-25
占沙发,谢谢谢谢谢。
离线1093149837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9-03-25
长知识了。。。。。。。。。。。。。。。。。。。
.
离线laiqu123456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9-11-05
纯记忆为主,记忆方法为辅.

m.937.com.cn/yingyongfenlei/tongxunshejiao/3008    蝙蝠聚合直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