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品位,而善读书则是一种功夫。我以为,要真正把书读好、读出明显的效果来,一要有“钻”功,二要有“挤”功,三要有“拒”功。
一要有“钻”功。读书上的“钻”功,是指在读书时能够静下心来、沉下身去,潜心地学习,真正做到心无旁骛。读书要“钻”,毛泽东曾有过形象的比喻,他说,读书看不懂的东西,要用“钻”来对付,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我以为,读书上的“钻”功,一是能够做到苦思冥想的探索,既能真正读进去琢磨,又能从书中走出来与其他相关书比较,不仅能读得懂、读得透,还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二是顽强持久的专一,即有水一样的韧性,以通变之能,迂回前行,以矢志不渝,滴水穿石。其实,读书与干其他任何事情一样,只要专一、专注,只要执著、咬住不放,就会读出成效来。
二要有“挤”功。读书上的“挤”功,是指善于“挤”时间来读书。对很多人尤其是领导者而言,往往很难有整块的时间用来读书,所以“挤”功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其实,时间就像鲁迅说的那样,它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对此,毛泽东也有过形象的比喻,他说,在忙的中间,想一个法子,叫做“挤”,用“挤”来对付忙。好比木匠向木头一“挤”,多少木头钉上钉子,把看不见的纤维细孔“挤”出这样大的窟窿来,可见“挤”是一个好办法。从鲁迅说的“挤”海绵到毛泽东说的“挤”木头,都给我们以启示,这就是说读书的时间是有的,但它是藏在日子的缝隙之中的,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挤”、善不善于“挤”。如,你在出门坐车或等车时可看上几页书;开会或约会等人时可思考点问题;同学或朋友聚会时,可探讨些有益的话题……这都是“见时间之隙,插学习之针”之“挤”功的体现。当然,“挤”功源于爱好,而只有那些爱读书的人,才能具有“挤”的自觉性,从而充分运用好时间的“边角余料”。
三要有“拒”功。读书上的“拒”功,是指有能力拒绝那些不必要的应酬,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过去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其实,时间虽然可以创造价值,但却是金钱所买不来的。时间的根本意义在于,它可以创造机缘,使人走向成功。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惟一的不可再生资源,忙于此而废于彼;时间又是最公平的,它从来没有偏袒过谁,每天24小时,每个人都平等地拥有。但在相同的条件下、相同的时间里,有人事业有成,有人却碌碌无为,究其原因,无非是对时间迥然不同的运用使然。君不见,现实中不少人尤其是一些领导者们,整天忙于接待来宾、出席活动、参加宴请等,可就是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读点书,结果是忙来忙去却收效甚微,甚至劳而无功。我想,这些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和他们缺乏“拒”功而没有时间读书有直接关系。所以,无论何人欲要有所作为,务须多读书、善读书,而读书就需要有时间,这就需要修炼“拒”功,如,一些可接待可不接待的来宾,应尽量避免亲自接待;一些可出席可不出席的活动,原则上应不予出席;一些可有可无的聚会,尤其是一些酒楼饭店要尽量少去“光顾”。诚然,领导干部平时免不了有政务、事务和俗务的干扰,但只要你有“拒”功,你就能从琐碎中、从应酬中、从浮华中解脱出来,从而给自己的心灵让出一份宁静,给自己的有效读书留出时间和空间的。
我们正身处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且又面临一个浮躁喧闹的市场。在这种状况下,要做一个冷静的读者是很不容易的。故非“钻”功无以“攻”学,非“挤”功无以助学,非“拒”功无以成学,此可谓读书必须有“三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