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80、90后逐渐为人父母,阅读经验丰富的他们,也开始注意培养自己孩子的阅读兴趣,然而在具体操作中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困惑。
■阅读是否应该分年龄段:
不同年龄段应该读些什么书?有没有年龄段阅读的指引?
阅读是一个丰富内心世界,教你与世界相处的一种方式,父母给了孩子体格,但个性、人格及世界观都是在阅读的微妙世界里逐渐建立起来的。
正因为每个孩子的接受程度不同,阅读的分段也不能太机械化,只能有个大概,比如低龄孩子与高龄孩子的区别,没有一个标准说这个年龄可以读什么,不能读什么。我三四岁就开始读连环画了,那时没什么儿童读物,父母喜欢读书,就买了很多像《悲惨世界》、《红楼梦》之类的书,我上三年级时开始读它们。那时的阅读是跳跃式的,比如我喜欢《红楼梦》里的刘姥姥,因为只要她出现,就会有各种各样好吃、好玩的东西,所以孩子其实是由自己的眼光去挑选他们喜欢的读物。
分级阅读还是很有必要的,权威专家的建议是重要参考,同时也要结合孩子自身的阅读能力。孩子的阅读水平是逐步提高的,适当的引导会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读书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孩子平时多读书,多练笔,勤于观察周围事物有助提高写作能力。很多小朋友经常知道内容,却不知如何表达,这就需要大家平时多看书、多积累一些词汇,将阅读应用到学习当中,把学习变成快乐的事。
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分类。对较小的孩子来说,首先要让书自然地进入生活。书=玩具。1岁多的孩子用嘴去认识世界,大人可购买布书、塑料书等,让其知道翻页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东西。第二类是认知性绘本,帮助孩子了解抽象概念,如哭笑等表情,最直接的认知就是实物(食物、自然、动物、交通工具等是吸引孩子的主题)。第三类是节奏感强、句型重复的绘本。让孩子尽情享受相同的短句和重复的句型,助孩子学习语言、训练预知能力。 如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推荐的 “儿童之友”系列里的《拔萝卜》,不停地重复“嘿哟嘿哟,拔不动”,向孩子预告下一个情节。第四类是故事世界。当孩子能够听较长的故事时,选择范围就宽多了。家长只要牢记:让孩子爱读书,持续地爱读书,一定要让孩子在阅读中体会到快乐!在快乐中,孩子可以学到很多,远比直白的教育来有效。
把阅读变成一件日常的自然的事
如今对儿童构成诱惑的视听环境日益丰富,如何让孩子们能坐下来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把孩子交给这些“电子保姆”是“令人忧虑的事情”,一个触摸屏隔绝了自然与人之间的交流和阅读,带给孩子的是碎片化的被动的内容。孩子从小就需要的是纸张阅读和自然阅读,用嘴巴、鼻子、手去主动触摸自然界的一切,尝尝它们的味道、闻闻它的气味,感受下它的样子,这种阅读才能让你收获一个完整的世界。
家长应该把孩子从触摸屏上拉开。如果家长本人手不释卷,孩子自然受影响热爱阅读。但如果家长手里天天离不开iPAD、iPHONE,那估计孩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大人必须先做其榜样。可建立家庭图书馆,学校、班级图书馆,让书变得随手可得,让公立图书馆更平易近人,把阅读变成一件日常的自然的事,是很重要的。我们读书是因为我们喜欢,有精神的愉悦和收获。且这种收获并不一定要通过写读后感来表现。
对于不知如何判断书好坏的父母,可从大奖图书入手。大奖有凯迪克奖、格林威奖、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最佳童书奖、插画奖、国际安徒生奖等等。这些大奖作品有一定品质保证。对于那些得过这些大奖的作家,家长可以深度关注一下,这样能有延伸阅读。譬如绘本作家李欧·李奥尼得过4次凯迪克奖,他的作品几乎本本故事和图画都好,家长可以作家为线给孩子选书。
真正的好书是孩子们读得舒服并能坚持读完的书。好书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不愿意读书,可能是觉得家长过多地干涉,引起逆反心理。在选书上建议,家长首先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能以家长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家长给孩子买书后,自己先阅读书的大概内容,读过后可以与孩子交流,让阅读变成快乐的亲子互动时间。还有一点,家长可以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阅读图书,与小朋友和家长交流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