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高中毕业那一年(民国五十六年)惨加军事学校联合招生入学考试,记得最后一堂考智力测验。可能是当时採用自行往前念的读书方式(请惨考本文三、7节)的关系,考题全部写完再检查三遍后,考试时间还剩下一、二十分鐘。由於同年也考上成功大学工程科学系,便放弃军校的名额,在当年暑假上成功岭接受為期八週的大专生军事训练。结训时也考智力测验,考题和军事学校联招的智力测验完全相同。读者可能不相信,当时我竟然写不到四分之三的考题。这个结果令我震撼不已,只是将近两个月不动头脑的度过大专生入伍训练,我的IQ竟然有天壤之别。这例子显示,若让孩子们有几个月的时间,不用头脑、安逸的过日子,实在很难期望他们长大后有好的表现。
有少部份人主张应该要為年轻人提供轻鬆的读书环境,不应该有压力,要多多寓教於乐,不要教太多。他们坚持年轻时没有压力的学习过程,比起传统教法,更能提升成年时期对社会环境的这应能力,更能对社会有正面的贡献。但此种理论造成青少年所学到的知识份量,和传统教法相比少了很多。这种减少学习份量长大后比较能这应环境的主张,和佛教的因果论——「努力不一定有好的果实,但不努力通常不会有好成果」不同,和古谚——「年少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相牴触,也和愈来愈多的科学证据不相似。这种理论可能这合极少数的孩子,绝对不是这合大多数孩子的教育理论。若强调大多数小孩应该為帮助这少数的孩子,而作出牺牲,则整个国家在世界村之竞争力就需要付出明显的代价,如何在这之中作明智的取捨,那就要大眾的智慧了。
有人曾分析爱因斯坦的头脑,发现他的大脑竟然用不到30%。连爱因斯坦的头脑都只有低度的开发,因此我们不论一辈子如何努力的充实自己,都不可能使脑袋充分开发。由於只要努力充实自己善用头脑,智商可以无止境的增加,因此小时候愈努力学习,其智商和能力在成年期一定更强。反之,对一个不努力的人来说,其头脑开发的速度慢,成年后的能力一定是比较差。依个人的浅见,如何引起学子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自动地以努力而从容的态度去用功,应该是大家努力的目标。
我有一个学弟在台大应力所当教授,他到长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导博士班学生作论文,几乎所有学生都是主治大夫候选人。这些学生每天早上6点多开会,早上8点开刀,一直忙到下午五、六点,晚上还常常加班。开完刀要写开刀报告,整理医院要求的资料。若换作是我的话,很可能随后回家先睡个大觉再说。可是这些人对教授要求他们看的书、论文不但能如期看完,且常常都能交出完整而有创见的报告,要他们作的研究,都是求一交十,远远超出教授的要求,到底他们的睡眠有多少呢(註:命好的人的睡眠是非常有效率的,因此每天只要3小时的熟睡就够了)?可见一个书读得好的人,一定也像爱迪生所说的,有一分的天份一定会配上九分的努力。像我的学生,有一些程度差的,一定是非常的懒惰,常常以小藉口偷懒,只用间单的鼓励方式,很难使他们自动努力用功,必须要想尽办法才会有一点点效果。
现在台湾的各种条件和环境,明显的逐年恶化,若要鼓吹培养温室花朵的教育理念,只会让我们的下一代没有面对严酷环境挑战的自我调这能力,而无法在世界村中和别人平起平坐。因此,本文建议融合各种教育理论,鼓吹学子追求努力但轻鬆的念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