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项十分严肃认真的工作,不允许松松垮垮、松懈懒惰。必须全身心投入,才能保证在单位时间真正有所效益。有些人边学边玩,或者心不在焉,这样就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为了克服这种倾向,人们创造了紧张学习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学习前或学习中,有意制造紧张气氛,或有意造成一种紧张的心境,从而使自己的精神高度集中,以此保证学习效率。
我们古代学者,如宋代苏轼、朱熹等人常常把读书比作打仗,他们认为,读书时就像处于“八面受敌”、“四面楚歌”的境地,必须全力以赴,抖起精神,才能歼敌致胜利。叶剑英、徐特立等人也将学习看做对敌作战,强调要以大无畏的精神以及攻城拔地的紧张气氛向敌人发起攻击,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或围而歼之,全部消灭。
现代学习也主张利用这一原理,使学生在紧张气氛中学习,并由此学得处于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美国曾流行一种学习方法,叫紧急情况分析法。
紧急分析法的基本含义是:先提出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无法预料到后果但又必须认真解决的某种“紧急”的情况,然后有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其具体做法是:“首先,拟出一份真实的或者想象的紧急情况书面材料,并同时定出解决或处理的时间。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紧急情况进行分析。到了规定的时间后,组织讨论和总结。有时也可以作出口头报告,并有意识地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经过严格控制的一段时间讨论后,再比较各自的处理方案。
运用该法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洞察力和鉴别力。锻炼其预测能力和迅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作家海明威还介绍过一种学习方法,叫“柜前立读法”,也是利用紧张学习的原理进行的。他曾打比方说:“假如你到书店去买书,老板是不允许你长时间的舒服地坐下阅读的,而希望你尽快决定取舍,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大概都有柜前读书那股滋味的体会。”
柜前立读,需要在短时间内决定取舍,因此不能将书从头到尾一页一页地看。其办法是,首先细看书的目录和各章节的小标题,看是否会吸引你;其次看前言、序言或者后记、跋一类的较短的说明文字,这样有助于你了解书的概貌。
如果目录、前言、后记对你颇具吸引力,下一步,还可以翻一翻目录上所指示的你最为感兴趣的章节、选段,且看这本书的价值如何。
这种柜前立读的方法既可帮助你从浩瀚的书海当中选择所需要的书,又可以为日后对该书的精读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