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问题 “快速阅读与记忆”的可行性
一、在中国
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高效率的阅读方法,历来是文人学者梦寐以求的理想。这一点,古今中外盖莫能外。
快速阅读,古已有之。在我国的文献记载中,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的天文学家张衡就有“一览便知”的本领。《后汉书·张衡传》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还有当时的哲学家王充,幼时家贫,没有钱买书,“尝游洛阳书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精通诸子百家之言。”
《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诗人王粲,能够一览便知,过目成诵。
《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描写蜀中刘璋手下有一位别驾张松(字永年),出使魏国,丞相门下掌库主簿杨修(名士也)拿出曹操仿孙子13篇而著的兵书《孟德新书》十三篇,向其炫耀曹操的文韬武略。张松看了一遍,后大笑说:“此战国时无名氏所著,蜀中三尺小儿,也能背诵”就从头至尾背诵出来,竟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说“你过目不忘,真是天下奇才。”曹操得知后便命令扯碎其书烧掉。看来,这决不是作者的凭空杜撰,是有其历史依据的。
《梁书·简文帝纪》中称赞简文帝有“读书十行俱下”之才。
《北齐书》中赞美河南王高孝瑜“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
《宋史》中对快速阅读与记忆的人和事也多有记载,如《何涉传》中记载,“何涉字济川,……过目不复再读,而终身不忘。人问书中事,必指卷册页所在,验之果然。”《蔡元定传》记载他,“生而颖悟,八岁能诗,日记数千言。”《魏了翁传》中也说其“英悟绝出,日诵千言诗,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黄庭坚传》中亦言其“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宋代刘克庄《后村集》中有一首六言诗曰:“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看来,他也是具备快速阅读能力者。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林黛玉对贾宝玉说:“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这也是在讲速读。
二、在外国
在国外,具备快速阅读能力的人也在历史上多有记载。 据说,法国的拿破仑就是一个酷爱读书,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快速阅读能力的人。他能在一天内读完20本书,即使外出或率军队远征,也要让人带几十箱书籍来供他阅读。在一次和俄国沙皇作战时,拿破仑被打得落花流水,他的书也被俄军缴获。回国后,拿破仑凭记忆开出清单,派人重新购置,当人们将清单和上次的书单核对时,发现竟然一模一样,无一差错和遗漏。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打字机的一个部件时,有一次和制造商们约好某一天把各种打字机的样子都送来,并各派代表来说明。之后,爱迪生把图书馆中有关这个部件的书都借来,在客人们来的前一天晚上集中精力看一遍。第二天,爱迪生就对客人们头头是道地讲起来。事后,他的助手把他那天晚上读过的书借来通读一遍,结果用了11天才读完。
文学家高尔基,也是具备令人吃惊的快速阅读能力的人。有人在回忆录中说,他看书不是从左向右来读,而是从上往下看,像下楼梯一样。后来,前苏联学者研究出来的垂直阅读法,可能就与这些记载的线索有关。
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40多岁就当选此职,是美国最年轻的总统。他每分钟能阅读1,200多个英文词,而一般美国人的阅读速度仅为200多个英文词。也就是说,肯尼迪的阅读速度是一般美国人的五六倍。他曾提出过“平面凸现”的阅读方法,即眼睛就像照相机镜头一样,可以一次阅读整整一页的内容。
显然,这些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和他们具备异乎寻常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是具有密切关系的。
在现代欧美发达国家中,高级管理人员,特别是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一类职务的人,每天的业务工作中,有3/4时间消耗在阅读各种文件资料上,用于创造性工作的时间仅为1/4。这是因为,在这些国家中,所有的社会活动都特别注重契约,所有的事项都要写在书面上,一切活动都要严格按契约书上的条款来办事。像我们中国人这样靠口头承诺进行业务往来的现象,在那里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地位越高,每天处理契约文件的工作就会越多,越重要。这种社会生活上的必要性,才正是快速阅读在欧美发达国家率先被作为一门新学科而加以研究、推广和应用,并得以迅速普及的根本原因。
玛利蒂斯是一位15岁的少女,出生于菲律宾的马尼拉市。她在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选修了速读课程,经过5个月的学习后,参加了结业的公开考试。当其他同学以每分钟3,000字符(约500个英文词汇)的速度通过考试时,玛利蒂斯竟然惊人地在35秒钟内读完了40页书,共计31,350个字符。也就是说,她在一分钟内能看53,700个字符(约8950英文词汇)。更令人惊讶的是,她能详细地说明文中的内容,并正确回答全部测试题。
前苏联在1970年,代号“量子—700号”的试验小组的试验表明:经过一定时间训练的人,阅读速度能提高3倍。后来,他们又训练了四五百人,其中大部分学习者的阅读速度提高了两三倍。
1993年3月29日,《光明日报》在第六版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
五秒钟读完一本杂志
俄罗斯有一位姑娘名叫尤金妮亚·严历山仁科,现年为17岁,她只阅读10分钟即可看完一本像《战争与和平》一类的世界名著,而且能过目不忘,理解全书内容。据莫斯科科学院高级研究员马拉特·乌斯贝科夫博士说,尤金妮亚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4万字。为了证实尤金妮亚的真正本领,她在1984年10月上旬到基辅大学发育中心接受特别测试,乌斯贝科夫博士也在场。科学家事前把她在测试中心隔离一天,然后取来当天才在报摊发售的政治杂志和文学杂志。研究人员还带来一些深奥的古老书籍,以及一些从德文翻译成俄文的当代书籍来让她阅读。
在尤金尼亚被隔离期间,研究人员先行阅读测试材料,把内容做笔记,然后把纸页放到她的眼前,计算她的阅读速度。结果是:她在2至10秒钟内(即眼睛眨一眨),便可看1,390个字的文章。研究人员又把多本杂志、小说和评论文章给她看,她很快便阅读完毕,接着花了数小时,谈论书本的内容。研究人员向她详细发问,而且问一些普通少年无法理解的技术性问题,但尤金妮亚都能够一一作答。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些具备快速阅读能力的人,仅仅被当作天生奇才,他们的快速阅读只是一种经验性的模索和技巧,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来概括和总结。但是,这就说明了“快速阅读和快速记忆”是可行的。
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当选之后,就专门抽出两个星期时间,请专家来为他传授快速阅读,以便到白宫后能及时处理由总统签发的堆积如山的文件。
第五个问题 “ 快速阅读与记忆”在世界上和我国开展的现状。
一、现代快速阅读的产生于美国
快速阅读首先起源于美国,是适应20世纪初的“经济巨浪”和“文化巨浪”的冲击,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形势而产生的。当时,出版物猛增,读者若依靠传统阅读法来阅读,便不能不堕入茫茫书海之中,被信息淹没。然而,这只不过是快速阅读的起因,其科研进程在初期是很缓慢的,好像不知从何处着手。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确立最早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器材,却是建立在一个意料之外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础是美国空军提供的。
在二次大战时,空军战术专家面临一个严峻的课题:许多驾驶员在飞行时不能及时辨别远处的飞机,亟需提高他们的瞬间感知能力。在生死攸关的空战中,在这方面的无能为力实在是个巨大的失利,将永远失去战斗的主动权。因此,空军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来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发明了一种叫做速视仪的装置,让敌机和友机的形象在屏幕上显现的时间可长可短,尺寸可大可小。开始时,飞机图像显现的时间长,尺寸大;然后逐渐缩短显现的时间,尺寸也逐渐缩小。他们惊奇地发现,当小得像一个斑点似的飞机图像以1/500秒的速度在屏幕上显现时,经过训练的普通人都可以分辨出来。由此可见,过去人们对眼睛的瞬间感知能力估计得实在太低。
阅读学家得到这一信息后,马上意识到,这是对快速阅读有重大意义的成果。他们决定把这一成果应用到快速阅读训练当中,并照猫画虎地使用上述装置和方法。首先,以5秒之久显现一个大字母在屏幕上,然后逐渐缩小字母大小和缩短显现时间,直到屏幕上同时显现出四个非常小的字母而显现时间只有1/500秒时,受训者仍可以辨认。这一结果证明,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以在一分钟分辨12万个字母,如果按每个单词平均6个字母来计算,就相当于2万个单词;而现在美国人的平均阅读速度——每分钟200个单词,只是其1%。可见,人在阅读速度方面的潜力是相当巨大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经济、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快速阅读开始进入推广阶段。最初,是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开办了第一期快速阅读训练班。在其带动下,这种训练班很快在各地的大、中、小学校中普及,国家和各种基金会纷纷投资,集中一批专家学者专门进行研究和推广,并创办学校,出版专著,设立学位,使这一新学科很快茁壮成长起来。现在,美国有专门研究和传授快速阅读的速读学院,可以为学习者授博士学位。现代化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在快速阅读训练中发挥其作用,使训练的过程更富于趣味性,更多姿多彩,也更易于见成效。
目前,美国80%以上的高等院校都开设有快速阅读课程,许多中小学校都把快速阅读列入教学计划,使学生尽早掌握这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由此可见,快速阅读这一新兴学科在美国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并已具备了相当高的学术地位。
二、在欧洲
在英国,剑桥大学应用心理研究中心引进了哈佛大学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了改进,利用电影胶片的长度来控制银幕上的阅读材料的显现时间,采用电影教学的方式开办成人快速阅读训练班,使这一方法有了新发展,推广的步伐更大些。
在法国,1966年在巴黎成立了国际速读协会,许多学者从语言学、心理学、生理学、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阅读的本质、阅读的心理特点以及阅读效果最优化的问题,用以解决读物设计、阅读指导等具体问题,并设计出各种快速阅读和快速学习的训练程序。同年,《快速阅读课本》被定为教科书向全国发行。到20世纪70年代,快速阅读法在法国成为独立学科,并把它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80年代初,法国在全国的小学校推行“创造性阅读法”,其目的在于利用儿童掌握的文化知识及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
这是因为,法国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证明,成人学习快速阅读要比青少年困难的多,原因是成人的思维方法比较僵化,而青少年的思维方法则灵活的多,且可塑性强。法国快速阅读专家的研究也证明,整体阅读法适合于教给8~12岁的孩子,选择阅读法适合于教给不超过15岁的孩子。
法国圣德尼斯市的A·德法尔克已经进行了十几年快速阅读实验。他说:“在我的学校里,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快速阅读法。然而,没有经过速读训练的学生可不同,他们虽然已经识字,但不会快速阅读。这是一个严重的现象,因为这会影响他们阅读更多的东西。”他还说:“11岁的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差距很大,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38个字,而没有受训的同学,每分钟只能读91个字。这两种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有明显的差距。”
前苏联也是开展快速阅读研究和推广比较早的国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列别利斯撰写了《脑力劳动入门》、波瓦尔宁撰写了《如何读书》、乌斯诺夫撰写了《提高口语和书面语的技巧》等书,呼吁社会各界对阅读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1966年,敖德萨的两名研究人员波斯托洛夫斯基和谢苗诺夫,用他们自己制造的阅读加速器开始试验快速阅读法。此后,快速阅读实验室、快速阅读学校在前苏联各地纷纷建立,他们把普及工作的重点放在中小学,把快速阅读作为正式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取得了丰硕成果。
1982年,前苏联在新库兹涅斯克召开了快速阅读法科学实验会议,来自各加盟共和国的200多位科研工作者和教师出席,有60多人在会上做报告或发表演说。这次会议对宣传推广快速阅读和进一步发展有关的理论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东欧的原东德、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家,快速阅读也有较快发展。民主德国的列泽尔教授写的《合理阅读》一书,为快速阅读研究引入了信息论原理。
三、 在韩国和日本的情况
欧美国家的速读研究和推广,起步很早,运用了机械、光学、电子等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但是学生的普遍水平只能达到每分钟几千字,极少有人能达到万字以上。
把速读训练效果推向每分钟万字以上,并取得大面积优异的教学成果的,是韩国速读专家金龙镇(也译作金涌真)先生。 在韩国,金龙镇把气功的强身健体、开慧益智的功能与快速阅读相结合,使其如虎添翼,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远远超过了欧美。
金龙镇生于1947年,自釜山东亚大学毕业后,一面从事校对工作,一面进行快速阅读研究,花了13年时间,完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超级速读法”,在1980年出版了《新生活速读法》一书。
韩国政府认识到快速阅读法是一项极具价值的成果,在1981年12月颁布的“私设讲习法令”中允许采用速读课程作为教学科目,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速读学院、速读讲习所也得到认可。教育委员会也推荐速读法,使它在许多中小学被列入特别活动。教师一旦取得速读讲师的资格,工资就会提升。而成为专职速读讲师的人,其工资将比原来高出一倍。因此,以中小学教师为首,从事教育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学习快速阅读。
不仅如此,在韩国不论是政界、军警,还是企业界的各种组织,都希望通过快速阅读训练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持有速读讲师证书的军官,除能得到技能徽章外,还能得到特别津贴。所以,传授快速阅读的学校几乎遍布所有城市,仅汉城一地就有几十家。
在韩国,对快速阅读起巨大推动作用的,还有每年一度举行的“最佳速读竞赛大会”。从全国各地预选出来的200名左右选手汇集在汉城,进行竞赛表演,大会由韩国广播电视向全国转播实况。竞赛时,根据年龄层次分别制定规则、标准、比赛阅读速度和理解记忆程度。
在日本,快速阅读专家加古德次、芦田献之、田崎仁、佐藤泰正等人,分别从韩国、美国引进快速阅读法,并组织团体,开办学校,出版专门教材和与之配套的录音、录像磁带,进行快速阅读的研究和推广,并培养出每分钟读1万字以上的速读能手。
为了推动快速阅读的开展,日本速读协会还制定了类似围棋段位的速读段位,对达到不同阅读速度的选手分别授予一段至四段的称号。
快速阅读在日本已经形成潮流。“新日本速读协会”标榜:“提倡快速阅读法是时代潮流。”他们把个人电脑作为训练工具,把阅读材料存储进去,用软件来控制阅读材料在显示器荧屏上停留的时间。
训练的步骤是这样的: 首先读两篇文章,头一篇文章在荧屏上一出现,速度就如飞一般快。这个步骤并非要求你看懂,只是让你看一看,先有个感性认识,了解自己现有水平和目标的差距。
然后,文章停留的时间稍长,这回可是要求读懂并记忆的。这是来测试你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记忆能力。 好了,下面就是快速阅读的正式训练了。荧屏上出现各种图形,锻炼眼睛的瞬间感知能力、扩大有效视野范围、增强眼球运动的灵敏性……
接下来是每次3分钟的快速阅读训练,要连续做3次,第4次的训练效果要和第1次的进行比较。这时学习者就会感觉到自己的眼睛看东西的速度已经快了许多,看文字的速度也就快多了。之后,要做9分钟的理解能力训练,教室内同时出现2个不同的画面,要求学员进行“瞬间理解”。紧接着就是同时出现4个画面的“瞬间理解”训练……
四、 在我国的研究与发展
(一)在台湾
在我国,最早进行快速阅读研究和推广的是台湾省的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学者。1964年,美国速读专家爱利戈在英文版《中国邮报》上发表了题为《速读与你》的文章,引起台湾省各界人士的重视。教育界开始有人研究快速阅读,新闻界有人积极宣传快速阅读,出版界开始出版介绍快速阅读的书籍,还有人到美国进口了一批“速读机”用于快速阅读训练。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王梦石先生和他的王氏速读出版社。
王梦石毕业于“中国文化学院中文系”,师从速读专家鄢慕荣研究汉文快速阅读。当鄢慕荣于1967年去世后,王梦石继承了他的体系,继续研究和推广快速阅读,创立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法和体系,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速读人才,截止到20世纪80年代,其学员总数已逾10万人。
他还创办了王氏速读出版社,已出版了10多种针对不同对象的速读教材,其中除了他自己的著作外,还有他的老师鄢慕荣撰写的《速读自练法》和他的学生刘振鲲撰写的《如何激发您的速读潜力》也很有影响。他还研制了用于速读训练的目力训练机。
台北师专附小的校长谭达士女士于1968年开始研究和推广快速阅读,著有《速读教学》一书,并在自己的学校进行了大面积的教学实验。她的实践证明:经过训练,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可达每分钟300~400字,中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可达每分钟1000字左右,高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可达每分钟2000字左右,最快的每分钟可达8000字左右。在台湾省速读教学观摩会上,该校以36个班的规模进行公开演示教学,证实了大面积推广和普及快速阅读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是不可低估的。
(二)在大陆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阅读在我国也逐渐开展起来,研究、推广的成果越来越显著,这一新兴学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1980年,王秉钦翻译的《速读法》(前苏联,库兹涅佐夫和赫莫罗夫合著)作为《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的增刊内部发行。
1981年,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指出:“现在具备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能力,已经不是神童才子的事,而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阅读能力。”
同年,吕缜毅、黄少良、张学仁、徐道明、张建敏等合作翻译了美国速读学院院长卡特勒博士的专著《加快您的阅读》。黄少良、吕缜毅、徐建民、徐道明等编译了《汉语快速阅读》。
1982年,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同青年干部谈话时指出:“我认为,应该培养快读的能力和习惯。有许多书是可以快读的,快读的能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1984年,河南省成立快速阅读研究会,并在一些学校开设了快速阅读课。 1985年,前苏联快速阅读专家库兹涅佐夫和赫莫罗夫的专著《快速阅读法》又由杨春华等译出,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正式出版。
1986年,鲁宝元在《语文教学通讯》杂志上,连续发表快速阅读法系列讲座。 1987 年,吕缜毅主编的《快速阅读》作为锦州市记忆研究会主办的“三快”(快速阅读、快速记忆、快速作文)教材之一内部出版。
1988年,吴树文翻译了日本快速阅读专家芦田献之的《实用速读法》,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同年,快速阅读专家、特级教师程汉杰撰写的《高效阅读能力训练》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此后,他陆续编写了与中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快速阅读教材,成为我国快速阅读与中学语文正规教学相结合的开拓者,其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奖励。他提出的“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提高中学生阅读速度”的主张被纳入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这一年,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了李德成主编的《阅读辞典》,快速阅读法是其中有关阅读方法的重要内容。 江苏省东台市师范学校也于本年度开始进行气功益智教学实验,快速阅读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后来,薛峰在题为《开发右脑 提高素质》的实验报告中写道:“阅读能力的测试结果:1990年10月,实验班的同学在气功功能态下开始进行快速阅读与记忆训练,一段时间后,全班平均阅读效率(阅读效率=阅读速度×理解记忆率)由原来的每分钟60.2字提高到689.3字,提高了10.45倍。”(《气功》杂志第13卷第六期第195页)
1989年,日本快速阅读专家加古德次的《神奇速读记忆法》由王彦良、陈俊杰翻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同年,胡雪梅、李志强翻译了美国曼尔斯的《高效速读法》,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0年,三联书店出版了日本快速阅读专家佐滕泰正的《使大脑敏捷的速读法》。 同年,学苑出版社出版了赵元编译的《超级速读术》,该书主要参考日本快速阅读专家佐藤泰正的《惊ぐべど速读术》和台湾省艾天喜编著的《惊人的速读术》。
1991年,美国弗兰的《速读教育指南》由李志强、盛群力合作翻译,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2年,浙江省舟山市特级教师乐连珠的《小学速读教学》,由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该书表述平实,深入浅出,既有理论上的提示,实验的引证;又有教学实例,具体生动,引人入胜;更有操作的步骤,分年级训练要点和目标等等。编排的内容比较翔实,具有较好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同年,美国谢夫特的《自学快速阅读法》由朱敏才翻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由速读专家晏茂心和蒋瑛、易明惠合著的《初中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也在这一年由四川少儿出版社出版。该训练法的特点是与中学语文教学同步,由易到难,由分而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于将速读教学正式纳入中学语文教学又是一个有益的、比较成功的尝试。
这一年,安徽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沈慧等人合作的《高效阅读》一书。 1993年,程汉杰、石鼎风编著的《超快速阅读法》由知识出版社出版。它的特点是不仅有一般的快速阅读法,而且有各种文体的快速阅读法。同年,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王宇鸿等主编的《现代快速系列学习方法》,快速阅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992年,王学贤就推出了独具特色的快速阅读法——全脑速读记忆法,面向社会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实验。
1995年,王学贤的《快速阅读法》教学录像带,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
1996年,上海师范大学附中高级教师潘意敏与庄佩敏合作的《快速阅读法》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不但讲解了如何进行汉文快速阅读,还介绍了怎样进行英文快速阅读。
这一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香港大脑潜能中心主席谢家安的《有效发挥大脑潜能》简体字版,该书用一半的篇幅讲解“有效的读书方法”,速读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同年,日本加藤周一的《读书术:快捷有效的读书技巧》一书,由李翠薇、李宇楠、朱福来翻译,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997年,新西兰德莱顿和美国沃斯合著的《学习的革命》由顾瑞荣、陈标、许静共同翻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快速阅读是该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五、在我国1997年后发展较快。
近年国内在快速阅读和快速记忆方面有几位影影响较大人,从事快速阅读和快速记忆。
1,1993年1月8日,王学贤在大陆成立第一所快速阅读培训学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全脑速读培训学校正式成立,并举办面授班,首开面向社会进行快速阅读训练之先河。
在第一期训练班结束时,由王学贤创编的全脑速读记忆法这一科研成果通过了由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院的前身)组织的科研鉴定。由分别来自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经济学和哲学等学科的专家组成的鉴定组,在《全脑速读记忆法的编创及教学效果科研鉴定证书》中认为:
王学贤依据大脑的左右脑机能分担论,研究了本世纪以来国际上流行的多种快速阅读和快速记忆的方法,结合汉语和汉字的特点,编创了可以使学员在短时间内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记忆力的全脑速读记忆法。
全脑速读记忆法不仅适合于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学生,也适合于从事文秘、宣传、信息、管理、政法、新闻出版、社科研究、文化教育工作的人员,如果能大面积推广应用,将有巨大的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1994年,在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空中教室》节目中,讲授快速阅读法。在听众的要求下,该节目连续播出6次,时间长达1年。
1994年,王学贤创办的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全脑速读培训学校与中国青年报社培训中心合作,举办快速阅读法函授,进一步加快了快速阅读推广的步伐,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广泛好评。
1995年,王学贤的《快速阅读法》教学录像带,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在王学贤举办的快速阅读法训练班里,经过30课时的训练,80%的学员能达到每分钟3000字;经过60课时的训练或经过90课时的训练,阅读速度会更快,而且读一遍的理解记忆率平均在60%以上。
2,顾建华被誉为中国速读产业第一人(这是人民日报的一篇报到的标题)
顾建华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北京保利大厦总经理,后任北京致哲科技产业开发公司负责人。
1993年,在准备北京市高级经济师职称考试时。办公桌上成堆的书和资料、繁忙的公务、还得准备考试。为分身无术而困惑。无意中他看到一则消息:一个美国小学生为了写一篇作文,在一个月时间内看了100本书。他肯定自己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是读不完这么多书的,问题在哪儿呢?难道他,一个留学归国的四星级饭店总经理还比不上美国一个小学生?
他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找了一些资料,发现美国人普遍能读更多的书在于他们很小就进行了快速阅读训练。有关快速阅读的理论和方法,美国已经有了一整套成熟的体系。他虽然以第二名的全优成绩和最年轻身份通过高级经济师的职称考评,但他开始有了一些新想法。当他辞去保利大厦工作,转到一家合资公司任总裁时,但他总觉得没有从事自己最想做的事业。对于今后要从事的事业,他列出了5个条件:
第一、 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或别人想做但是没做成的事情。
第二、 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意义。
第三、 具有挑战性,但人人都需要的事情。
第四、 能够跟社会大趋势结合起来的事情。
第五、 能够可持续性发展的事情。
开发中文快速阅读技术及产品正好都符合上面5条。
经过深思熟虑,顾建华在亲赴欧美发达国家考察学习之后毅然决定调整人生航向,并辞去年薪50万元的总裁优厚待遇,一心致力于中文快速阅读的研究及开发工作。
由于学管理出身和长期的管理经验,顾建华对提高效率的方法与技术最敏感,对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理解比别的一般人更为透彻。他认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建立在对时间的科学应用基础之上的。时间成本是生命最高的成本。”他研究的中文速读就是把效率放在首位。即把他的效率哲学换一个壳——从人力资源管理指向中文快速阅读——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效率。从此顾建华全力以赴研究汉字的速读与速记。1997年,他到欧美、日韩考察学习。当他切身体会了发达国家在速读领域的领先地位及普及状况后感慨万千,作为一个具有人类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居然在阅读领域与欧美国家相差50到60年的历史,作为一个立志报国的青年企业家他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
顾建华在吸收发达国家速读优秀成果及在总结前辈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汉字的特点及传统阅读的弊端历经艰苦探索,终于在中文快速阅读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整套包含科学理论和六大训练程序。这套技术集科学性、权威性及实效性为一体,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易操作特点。为此,原教育部副总督导郭福昌教授及中国语文学会常务会长张定运教授等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
顾建华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对事业一向有执着的精神,凡被他所认准的事情必须干到底直到成功为止。顾建华投资60万元创办北京致哲科技产业开发公司,带领一个精干的团队,致力于中文快速阅读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顾建华说:21世纪的全球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在这样一个高速度高效率高信息化的世纪里,慢牛式的阅读方式会不会把我们多数人淹没在资讯的海洋里,从而阻碍了人才的快速成长,最终延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阅读效率问题正困扰着我们。有谁能举起速读之剑。
该公司推出的培训教材:
(1)超级全脑速读教材18元/套
(2)超级全脑记忆教材18元/套
(3)超级全脑学习VCD光盘 120/套
顾建华被誉为中国速读产业第一人
3,周乾三先生的《速看速记》与“重庆智力创新专修学校”。
《重庆商报》2001年1月12日20版报到:“全市中小学推广速看速记”
“本报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建国以来首次提出对"中小学阅读速度和记忆理解能力量化指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近期将向全市中小学推广"速看速记训练"专利技术。
这项由重庆智力创新专修学校开发的:速看速记训练专利技术,改变了传统阅读方法,“变读为看,强化形象记忆”。经短期培训,可将阅读速度提高3至10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判断力、思考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据了解,该专利技术荣获了国内外多项殊荣,被称为“阅读领域的革命、现代人的必修课”,填补了目前大中小学校教学的空白。”
又重庆《教育周报》2000年6 月16日第三版报到:“ 速看速记是现代人的必修课”。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发达、知识密集、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完成知识积累和更新的任务,也就提上人们的议事日程。而今,当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80%还靠阅读这条途径时,如何高效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重庆智力创新学校创办人周乾三先生对此进行了潜心研究,他在总结国内外有关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速看速记系列专利,该系列专利荣获国内外多项大奖,其科学独创性和教学效果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重庆电视台等海内外多家媒体作了报道。被誉为开启21世纪知识大门的金钥匙”、“阅读领域的一场革命”。
速看速记训练在巴蜀小学、杨石路小学、重庆外语学校、浙江、广东等学校的推广效果受到师生、家长和行家的好评。据对巴蜀小学速看速记班问卷调查中得知,通过不到20课时的面授训练,看书速度除2人提高3倍、6人提高4倍外,其余40人都提高了5-12倍,据同学们反映,短短一个多月里,其阅读量是过去的几倍,吸取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强。重庆杨石路小学第9期学员张建勋说:"通过训练让我掌握速看速记本领的同时,激发了不断进步,由班上的中等成绩,现跃到了前三名"
26期学员高二学生刘汝佳说:刚来时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参加的,只求有所提高,而不奢望有质的飞跃。但不久,速看速记却给了我一个惊喜。经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真的能“让文字跳进我的眼中”了。九龙坡区师资培训班的刘云老师说:“经过两个双休日共4天的训练,我的阅读由原来的每分钟300来字提到3000多字,记忆理解程度由原来的25%提高到75%,真令人高兴”。
笔者觉得,速看速记给我们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效率意识”,在一个高度信息化、讲求高效率的时代,掌握速看速记将给你的学习生活带来不竭的动力。该专利已被市科委正式列为2000年科技开发推广项目。该校正不断努力,积极开发,推广该项目,立志打响重庆教育这块新品牌,为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服好务,为科教兴渝、科教兴国出份力!。尽管这样,由于现代意义的快速阅读在我国只有十多年的历史,即使在开展较早的发达国家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相当多的人还对其持怀疑态度。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进一步加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快速阅读的巨大潜力和无法估量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其美好前景是无限广阔的。”
“重庆智力创新专修学校”采用专利手段,把其编写的教材和图片,申请了专利。
其培训费用为初级班285元四天或八个晚上,中级班350元。
他们自己的一个培训效果的调查统计,称:2001年在调查的1511人中提高3-4倍的174人,为15%;5-8倍722人63%;提高9-10倍以上的人大255人占22%。
5,“金眼速读训练系统”从2001年经8月上网以来,仅三个多月,浏览量接近一百万,有近两万网民多次浏览本金眼网站和学习速读理论。速读的神奇和“金眼速读训练系统”的先进方法更吸引近三千学员注册,其中已经有超过千名学员正在使用我们“金眼速读训练系统”进行不同程度的速读训练,他们中间许多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鉴于学员良好的训练效果,富友公司决定将原来“保证提高八倍,无效退款”的保障标准提高到十倍,即“保证提高十倍,无效退款”!。
网址:
http://www.kingeye.net/6,淅江大学《裘氏提示记忆法》课题组,用提示记忆法教学,曾使小学五年级学生裘逸宁获得成语方面的显著成绩: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她能在三个半小时内,用朗读一样快的速度背出6000条常用成语(相当一本成语字典),更重要的是她脑中好象装了一本分好类的成语字典,根据要求需要哪一类就能调出哪一类(如天气、学习、 朋友、高兴等),再从中找出最贴切的一条,用于语言或文章中,应用极为便利,可明显提高语言层次与写作水平。英语方面: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她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全部初中英语单词,她还能在两分钟内记住10×6个字母组合(相当于10个英语单词)其他方面:由于记忆力的开发,她还能用2分钟背出整付打乱的扑克牌的顺序;用20秒钟背出两百字的短文等等事迹由中央、浙江、明珠、浙江教育等10余家电视台专题摄制。法国的欧洲时报、参考消息、钱江晚报、等国内外近百家报纸也作详细介绍,裘逸宁还为多家媒体作过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