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jiyifa逍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7-06-26
所谓入静,是指思维活动相对单一化,杂念减少,即在气功锻炼过程中,在意念集中锻炼的基础之上,而出现的一种练功者在清醒的状态下,与外界中断联络,高度安静,轻松舒适的状态。在入静状态下,人体肌肉松弛舒适,不紧张,呼吸平稳轻缓,大脑皮层处于主动的、积极的自我抑制状态,从而有利于调节体内植物神经的功能,同时也有助于谐调和恢复大脑及内脏之间的正常关系,而且对外界有害刺激能产生保护作用。气理精典《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句话明确指出,入静是人体内在抗病真气集聚增强之际。因此说入静是气功锻炼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入静的三个阶段

入静一般是在对功法掌握的较好,练功的质量较高的情况下出现,是通过长期练功实践得来的,也就是说它是在有意识的锻炼过程中,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而产生的。

入静程度取决于功夫的深浅,入静在主观感觉上常呈现出“恬淡虚无”的境界,入静境况往往随着气功功夫的进展而步步深入,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初级阶段

姿势自然舒适,呼吸柔和,心平气缓,情绪逐渐的稳定下来,精神集中,主动地抑制各种杂念的产生,思维活动基本集中于体内呼吸和意守内容,大脑基本不起反映,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有所减弱,初步形成了“意气相合”,会感到体内气脉通畅,头脑清醒,精神安宁,此时即进入了排除杂念,集中思想的初步入静阶段。

2、中级阶段

在杂念排除,思想集中的基础上,入静渐渐深入,思绪更加净化,主观上仅有一丝相息,绵绵密密,心息相依,心神宁净,意念专一。在此阶段里,经常出现各种变化的异常感觉,诸如:蚁行感,触电感,气温感,温热感,寒凉感,以及自觉全身或一部分肢体变得很大或很小;四肢发胀感或象要溶合在一起;也有时候好象身轻如鸿毛,若飘浮在空中或在水面上游荡,有时候则身重如大山,此外还有耳鸣微汗,肌肉跳动,肢体无意中颤动等。这些现象都是入静进入中级阶段的表现,即进入了感觉和幻觉阶段。

3、高级阶段

在中级阶段的基础上,入静达到了更深的阶次,外界干扰已不起反映,对于极静中的任何微小声音听见了都不加分析。此刻,呼吸绵绵深长,若有若无;用意自如,若存若亡,气息与血脉好象全身贯通,整个机体状若虚架,轻松飘浮,头脑清晰愉快,自觉恬静虚无,静若止水,或觉轻飘飘如缕缕青烟,或觉游荡荡似腾云架雾,其美感可以心领意会,而难以言表,这是一种最好的状态,是内抑制范围最大的时候,即进入了轻松虚无的高级入静阶段。

二、入静后有那些感觉

在练功过程中,由于呼吸和意守,即调息和调心的锻炼,对体内经络、气血、腑脏等组织都有一定的影响,使得机体内部或体表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生理变化,这就是入静后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感觉的原因。

那么入静后都会产生哪些感觉呢?入静后的感觉,上文基本已说清了,古人称之为八触,即:一动、二痒、三凉、四暖、五轻、六重、七涩、八滑。也有人将八触称之为:一掉、二猗、三冷、四热、五浮、六沉、七坚、八软。上述景象的出现,皆属正常现象,对此一不要追求,二不必恐惧,可顺其自然。如果被感觉所吸引,必然会中断入静状态,因为原来入静的抑制状态,被新出现的兴奋点所排挤、破坏,而弄巧成拙。比如暖的感觉,是一种良性刺激,会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因而练功者往往就被其吸引而追求,意的追求可以导致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增强,这样就破坏了入静。再如凉的感觉,足一种不良性刺激,会使感到不舒服,因而就会被其影响,使练功者产生不应有的顾虑,这顾虑也可以激起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增强,也一样破坏了入静。所以迫求和惧怕两个极端方法都足对入静不利的,只有保持原来的状态,坚持意守,心神稳定,意不外驰,才能达到预想的练功门的。

三、入静不是昏沉

入静与昏沉是两种不同情况的状态,两者的生理基础不同,效应也不同,因此必须将其区分清楚。

入静,乃是人脑皮腰处于气功特有的活动时象,此时主观意识培养起来的良性兴奋灶占据优势地位,其它部位在意识作用下处于抑制活动,从而使大脑呈现有序化的活动状态。入静后,练功者自觉头脑清晰,杂念减少,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停功之后,自觉全身舒畅,精神倍增。

昏沉,则是大脑皮层由清醒向睡眠状态发展过渡的阶段,大脑皮层以蒙受广泛范围的抑制活动为其根本特征。表现为头脑昏昏,意识时清时浊,有时表现杂念减少,有时出现短暂梦景,好象是入静的特征,但却与入静有着本质的不同。停功之后, 自觉精神疲惫,全身酸懒。 

四、入静与情绪的关系

练功前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一般练功就易于入静,如果是精神不舒,心情不稳,这种紊乱的精神 因素,即可以引起大脑皮层剧烈的兴奋活动,从而妨碍入静。

一个没有思想负担的人,比有思想负担的人容易入静,因为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大脑皮层因刺激而引起兴奋,这些兴奋的增强,对抑制的形成造成困难,所以在练功期间一定要放弃一切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否则不但影响入静,而且会产生练功偏差。

五、入静与环境的关系

练功时所处的环境安静与否直接关系到练功能否入静问题。练功场所最好是整洁安静,如在室外要有足够的光线,但不宜过强,如在室内则要求通风条件好,但不能当风练功。

幽美的环境,可以增加愉快的心情,练功者居于其中,会感觉到一种异常清静舒适的感觉。但是,外界的干扰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尤其是练功入静的时候,外界的声响极易觉察到。因此,练功者应该锻炼“闹中取静”的功夫。环境对练功者来说,是客观的,是可以逐渐适应的。只要经过长时间的不懈锻炼,就可以在比较不安宁的环境中安静地练好功,达到入静的日的。 


微信公众号:jiyifa_com 逍遥右脑
 
离线jiyifa逍遥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6-26
六、入静与姿势的关系

练功时,姿势一定要处在舒适自然的状态,不可违反生活与生理规律。正确的、自然舒适的姿势和全身肌肉的最大放松,将会减低大脑皮层的兴奋而有利于入静。

放松法,是调整姿势的有效方法,对于促进入静,提高练功效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放松法包括部位放松法和三线放松法,现将具体练法介绍如下。

1、部位放松法

练功时,摆好姿势,由头部到脚部逐’·部位放松。其顺序是:头部放松,颈部放松,胸部(包括上臂在内)放松,腹部(包括前宙和手掌在内)放松,大腿放松,小腿放松,脚部放松。也就是说,从头到脚,依次缓慢地一点点放松。

2、三线放松法

练功时,摆好姿势,使情绪平静下来,精神集中,将身体分成三线依次放松。

第一线(两侧):头部两侧—颈部两侧—两肩—两上臂—两肘关节—两前臂—两腕关节—两手—十指。 

第二线(前面):头顶—面部—颈部—胸部—腹部—两大腿—两膝—两小腿—两踝关节—两脚掌—十趾。

第三线(后面):头部—后颈—背部—腰部—两大腿后部—两腿腘窝—两小腿后部—脚根—脚底。

七、入静与呼吸的关系

呼吸对入静的影响也有很大关系,意守是入静的主要方法,而意守丹田之初,多由意守呼吸开始,因此呼吸调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意守的成败与否,也直接关系到入静的优劣。

一般入静多采用自然呼吸法,但根据不同功种的要求和功力逐步加深的要求,也可采用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胎息呼吸法。

1、自然呼吸法

自然呼吸,是指以人们原来自然呼吸频率和自然习惯进行呼吸的方法,每分钟呼吸15至18次左右,适用于初学者或体弱多病者。

2、胸式呼吸法

是以胸腔扩展和缩回的方法呼吸,即吸气时,胸腔膨胀,小腹微缩,呼气时相反。吸气时力由脊发,以心窝后的脊柱骨为支点,朝心窝后的脊背, 自上而上,气贴脊背,向胸中吸入,使脊后肋骨向上提起,又似由腹中抽气入胸的样子,其实就是在扩胸缩腹。自觉不能再吸入时为止,不可用强力,以免影响身体放松,反而不利于入静。吸气时,意想仍从心窝后脊背处呼出的样子,从而使胸腔周围缩小而引起呼气。呼气之后,胸围较平时要扩大些,也就是说呼气后不许胸围缩回到原位。这种变更胸围大小而进行的呼吸运动,即称之为胸式呼吸法。

3、腹式呼吸法 

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凹陷,这叫顺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腹部凹陷,呼气时腹部隆起,这叫逆腹式呼吸法。

吸气时,意想从腹腔中心点的脊后发出力量,直起腰杆,松开腹肌,大量吸气入腹脘中,好象气贴脊背向肛门送下去的样子,边吸边向下挤压,吸至小腹有向下压实之感,感到小腹充实、饱满、膨胀且舒适。吸气后,要屏息片刻,然后慢慢呼气。这是顾腹式呼吸法,皮之即谓逆腹式呼吸法。

4、胎息呼吸法

胎息呼吸法是一种较高深的呼吸法,即呼吸频率最大限度地减慢,呼吸次数最大限度地减少,有些功夫到家的气功师,呼吸频率降低至每分钟呼吸只有1到2次。这种呼吸如同胎儿在母腹中的内呼吸,故而名之。

胎息呼吸是练功到高深阶段,达到所谓“鼻息微微,若有若无”的境界时才会出现,即在入静的高级阶段。胎息呼吸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勉强追求得到的。这种呼吸法,对培育元气,涵养精气神内三宝,治疗五劳七损效果极佳。它可使练功者有全身舒适、轻快之感。

八、影响入静的因素

影响入静的因素很多,但不外乎是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两类。练功中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减少或尽量杜绝不利因素,以保证练功入静的顺利进展。

1、有利因素

幽静的环境、柔和的光线能减少新异因子对大脑皮层的刺激,有利于练功入静的形成。

在温度适宜,空气新鲜的室内或户外练功,常感到心旷神怡,头脑清醒,对促进入静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心情舒畅,情绪乐观,能使心平气和,心神安定,也有助于入静。

正确掌握练功方法和理解动作要领,是入静的必备条件。练功得法,可少走或不走弯路,而获得预期的入静效果。

坚定信心是练好气功的思想基础。气功疗法是自我控制疗法,必须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精心苦练,克制杂念的产生,才能顺利入静。

2、不利因素

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过重,常使心绪烦乱,杂念恶念丛生,不利于入静。

练功急于求成,用意过重,和有意追求某些景象或强求入静,结果反而造成精神紧张,大脑兴奋,有碍入静。

疾病痛苦,会给心神带来不安,也会给机体造成痛苦,纯系恶性刺激,自然要影响入静。

此外,从一个人的修养看,修养好的,便易于入静,修养差者,则不易入静。从神经类型看,抑制型者,即所谓“内向者”,易于入静,兴奋型的外向者,便不易于入静。其他诸如年龄,性别等对入静也有一定影响。但不论怎样,只要对练功有信心,认真掌握练功要领,逐渐排除杂念,随着练功时间的延长,终会取得入静最佳效果的。
离线jiyifa逍遥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6-26
九、无法入静怎么办

无法入静,是指练功者思想散乱,精神不集中,不能进入安静的境界而言的。

练功时,越想入静,往往就越不能入静,因为追求入静的本身就是一种杂念活动,它同其它类型的杂念一样,可造成大脑皮层紧张兴奋。这就如同失眠症—样,越想入睡,便越睡不着。

达到入静除要正确掌握方法外,还需经过相当—段时间的锻炼,亦即要下一定的功夫。初学者,一是功夫浅,练功时间短,再一是抱有急于求成的心态,因而杂念较多,难以入静,此系正常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切不可心情急躁或求功过切,而应耐心练习,循序渐进,经过一段时间后,杂念自会减少,直至消失,达到入静。

对于那些练功有素的人,有时也会出现杂念繁多,无能入静,甚至出现心烦意乱的情况,此时应暂停练功,仔细查找原因,诸如环境噪杂、练功场所温度不适、精神负担、疾病痛楚、饥肠饱腹、方法不当、拘泥姿势、呼吸失调等等都可影响入静,应针对原因,视情况,予以排除。

十、入静的具体方法

1、意守法

意守法是将意念完全集中到身体的某一部位,或意念默想身体某一经络穴位,或默想某一景物等,即所谓以一念代万念,将杂念排除达到入静的方法。

意守时可以守体内某一特定的部位或穴位,常用的是意守丹田,因为丹田称为生命之根,元气聚集之所,内气发动之源。这里指的丹田是小腹中的下丹外,意守命门,因为命门为督脉、带脉交会之处,亦为两肾间气机会合之处,有生命的门户之称,意守会阴,因为会阴位子前后阴之间,为任脉、冲脉、督脉发源与汇集之处,亦为精气之根,意守涌泉,因为涌泉位于脚底心,为肾气之根,降气之处,具有育阴潜阳的作用。以上这些称为意守内景。在意守过程中还要注意不可死守,死守即用意过浓,会造成“执着”或“走火”,应用意较轻,默默微思,似守非守,若有若无。

此外,还可以意守大自然某一特定的物体和景物,即意守外景。意守的景物必须是对心身健康有益的,美丽的景物,如青松、鲜花、海洋、云空等,不要意守凄凉的景色和讨厌的景物。

在选择意守部位和意守方式时,必须根据个人的神经类型,以及功种,病情的不同来选择。

根据神经类型选择:如果练功者是安静型,在练习气功时容易入静的,宜选择意守自身的某一点或某一部位,例如意守自身的丹田部位或涌泉穴、膻中穴。如果练功者是活泼型的,则宜选择意守外景。

根据练功的功种选择:练习气功中的静功,宜选择自身的某一部位作为意守点,如果是练习动功或动静结合功,便宜选择外景作为意守点。例如,早晚在户外散步或进行开眼站桩,行功时,多采用外守法。另外,意守外景,主要应该在内守不适应,或内守后出现副作用的情况下采用。

根据病种的不同来选择:例如高血压患者,意守点多采取身体的下部,象下丹田、涌泉穴等,以利于气血下行,降低血压。反之,低血压或贫血患者,则应选择身体中上部为意守点,以利气血上升。

根据病情的区别选择:例如,上实下虚者,意守点多选择身体的下部,而上虚下实者,意守点多选择身体的中上部。

2、数息法

数息法是练功时,默数呼吸,连续计数的方法。

我国古代著名医家扁鹊,提出在练功时,应用计算呼吸的方法,是调息入静的门径。一般失眠的入宜用数息法帮助入睡。因为思想集中在计数呼吸,其它的念头便被排除出去,这样全身就会逐渐进入安静。轻松状态。一般数息几百次(一呼一吸为一次),待思想比较安静下来,感到全身舒适以后,就不必再连续数息,而可改为随息,即思想随着呼吸而不想其它,让身体进入到这种安静舒适的状态中去。采用这种方法,既有助于排除杂念,又可起到调整和锻炼呼吸的作用。

3、听息法

听息法是指练功时,安静下来,意念归一,只听鼻中呼吸之气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庄子提出来的。庄子认为,开始练功时,意念要专一,不要杂念干扰,即意念归一,然后通过听息,进入听气,听神,这时的功夫渐渐进入混沌的境界,身中是神气合一。这种神气合一的境界是无知觉的,外表上看如同睡着了一样,但身体内部的情况是不相同的,最后进入虚无的境界。

4、默念法 

默念法是用意默念词句,不要念出声的方法。

默念词句可选用具有良性含义的词句或本功种的意守部位进行默念,如“松静”、 “愉快”、 “健康”等词句,或“丹外”、 “涌泉”等意守部位,帮助入静。入静后,常会自然忘却默念活动,当杂念重来时,再以默念法净化思绪。

5、止观法

即练功时用意念观想,以眼观鼻,以鼻观脐,或以双目内视脐部,并将眼,鼻,脐三者连成一线,通过这种内视止观法,以诱导入静。

以上是笔者对气功入静问题的一些见解,谈的不一定完全正确,仅供广大气功爱好者参考,同时也欢迎有识之士不吝指正,共同探讨。
离线风月之殇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6-29
楼主有心
离线道陵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11-21
学习一下
欢迎加入我的QQ群 36298880    大家一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离线kokzkok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12-02
入静对普通人来说比较难
离线tpjk201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07-06
谢谢楼住分享哦。。。。。。。。。。。。。
离线houzi1029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07-06
人要时时入境,对什么都好啊呵呵01035+9
离线aa12345678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10-19
谢谢楼住分享哦。。。。。。。。。。。。。
离线pkzlzero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10-22
我有高级入静的经历,我是在中午开着催眠音乐在床上坐放松做丹田呼吸的。虽然感觉来时才只有10来秒。
离线林中路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10-22
楼主辛苦了....................................................................
wow  ^_^
离线mmmwww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10-24
好好          
离线峰搏云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0-08-04
       过来看看
相信自己
离线小7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0-08-04
很深奥,慢慢体会     
前进,永不后退
离线举国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3-12-15
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