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74阅读
  • 22回复

《左右脑训练教材》重点笔记 查看手机触屏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eihong19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1-05-18
— 本帖被 路逍遥 从 记忆术资源 移动到本区(2015-08-02) —
1、逻辑等式心象术概述
        “逻辑等式”是一个记忆公式:“题目=答案”。我们只需将需要要记忆的知识材料套入公式,就可以轻松完成记忆全过程。
        “逻辑等式”和传统记忆术不同,主要表现为:
        它用的联想线路最短,没有繁琐的转化过程。联想过程自然合理符合大脑思维习惯,记忆时间长久,回忆过程轻松自如。记忆过程不需造句不需要图像参与不需要夸张成分不需要谐音偏重于学科知识内容的记忆,不适用于无规则数字或者扑克牌记忆表演。它是专门用于考试复习各行各业知识学习的强效记忆方法。“逻辑等式”主要有三大理论,它们是“思维习惯”、“铁三角”关系、“交集法”
        “心象术”主要用于回忆和复习,起到显示器的作用。通过系统的训练,让大家想像出来的画面越来越清晰,心象控制越来越纯熟,直到可以随心所欲的想像出清晰具体的文字、数字、字母、公式等符号图案,将本来应该写到纸张上的文字,直接在我们的脑海里面想象出来,让内心想法直接以心象形式表示出来,大大提高复习和回忆的效率。
        传统记忆术不能学以致用,不能运用到实际中的知识学习,就没办法普及开来,只能一直停留在无规则数字、无意义的扑克牌当中充当表演的工具。目前许多传统记忆术推广者认为记忆术发展突破口在于“单词记忆”,这其实是治标不治本的想法,传统记忆术本身就是短期记忆术,还是一种从答案回忆到题目异常困难的记忆术,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记忆术核心的运行方式,创作出一种新的,容易操作且属于长期记忆效果的方法,才是目前我们最迫切需要的。
        “逻辑等式”自成体系,利用的是每个人的分析归纳能力思维惯性自然现象自然事物作为记忆的原动力,分析归纳能力是每个人本身具有的,大家都可以学好“逻辑等式”,“心象术”也是如此。(P5)


2、式子
        从记忆材料归纳简化出来的中心思想叫做“题目”从各个角度对中心思想进行解释说明的内容叫做“答案”题目和答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唯一的,这个对应关系,可以用符号“——”表示,书面上可以写成“题目——答案”,这个模式就称为“式子”
        答案是从不同角度对题目进行解释说明的,因此答案可以按解释角度不同而划分成几个独立的小块,可以用“1、2、3、4、5……”将答案小块标记出来,可以用“+”将它们连接起来,如果答案小块之间有因果关系、时间顺序、衍生、发展关系,我们还可以用“→”代替“+”。所以“式子”的表达形式还可以写成“题目——1答案+2答案+3答案+……”“题目——1答案→2答案→3 答案→……”
        举例如下:
步骤
步骤说明
式子演变情况
整理前
        确定需要记忆的材料
        产品差别化是指由于同一产业内部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导致的产品间不完全替代的状况。
第一步、确定“题目”和“答案”内容
        归纳出记忆材料的中心思想做为题目,对中心思想进行描述的具体内容做为答案
        题目:产品差别化
        答案:由于同一产业内部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导致的产品间不完全替代的状况。
第二步、建立式子
        按答案解释题目的不同角度,将答案划分成几个独立的小块,将小各个块标记好数字后用“+”连接起来
        产品差别化——1同类产品不同的制造商(产品差别化的起因产品制造商不同)+2 产品的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偏好等方面的差异(因为制造商不同造成产品、服务、信息、消费偏好不同,消费偏好也是因为产品不同,提供了可以选择产品的机会,进而影响到消费者的喜好)+3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最后造成的结果
第三步、找出内部关系,简化式子
        分析归纳出题目和答案之间的关系(看是否有因果发展衍生空间时间对立相反类似相交等关系)将式子进一步浓缩简化,便于直接看出记忆材料的内部关系
        产品差别化——1+2+3,1、2、3有时间发展关系,并且有因果关系,所以也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产品差别化——1→2→3,其中1、2、3结合起来就是答案部分
        产品差别化——1同类产品不同的制作商(产品差别化的起因)→2产品的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偏好等方面的差异(制造商不同造成一系列的不同) →3产品间不能完全相互替代(最后造成的结果)。
        再次简化得出:
        产品差别化——1起因(制作商不同)→2经过(造成影响:产品、服务、信息、消费偏好不同)→3结果(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
        题目“产品差别化”是记忆材料的中心思想,答案“1起因→2经过→3结果”是对“产品差别化”的详细解释说明。

(P6~8)


3、式子的作用
        式子简化了记忆材料,归纳出记忆材料的内部关系
        只有对记忆材料整体上的整体上的理解、分析、归纳,才能得出“式子”。“式子”可以代替记忆材料的整体含义和材料内部关系,这和传统记忆术用的“关键字”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关键字”不是针对整个记忆材料归纳得到的,“关键字”不能代表整个记忆材料的含义和材料内部关系,不能表示题目和答案的唯一关系。另外“式子”的归纳和解释都是按记忆材料的“描述角度”划分而展开的,传统记忆术的 “关键字”归纳和解释并没有按记忆材料的“描述角度”进行划分。请学习“式子”时,朋友们要特别注意,不要误以为“关键字”的串联就是“式子”。(P9)


4、逻辑等式
        每个人进行思维活动的时候,都会下意识按自己对事物的已有认识进行思考的。我们将大脑喜欢按照已有的认识进行思考的特性称为大脑的“思维习惯”,也可以叫做“思维惯性
        逻辑关系:当题目和答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的时候,就称这样的对应关系为逻辑关系。
        逻辑等式:当式子题目与答案的对应关系符合我们思维习惯时,我们就称这样的式子为“逻辑等式”。为了能与式子区别开来,我们用“==”代表题目和答案的逻辑关系,并且将逻辑等式用“题目==答案”书面形式表示(P10)


5、式子转化为逻辑等式的方法——交集法
        下面是“交集法”的原理说明,请结合图形理解
        1、题目的含义用一个圆表示,答案的含义用一个圆表示,如下



        2、下图,题目和答案相加,我们用阴影线画出相交部分,得出一个既具有题目含义,同时又具有答案含义的相交部分,这相交的部分我们称它为题目和答案的“交集”,交集是题目和答案的相同部分,是题目和答案含义的相通的区域范围。“交集”同时具有题目和答案的特点,起到自然链接题目和答案的作用。


        我们将符合交集特点的事物称为“交集事物”,交集事物同时具备题目和答案的主要含义,是题目和答案自然连接的枢纽。我们就是利用交集事物让式子符合逻辑关系进而转化成为逻辑等式的。交集事物虽然很多,但是我们只需找出一个自己认为比较自然合理的就足够了。
        举例如下:
        五大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深圳、海南
        第一步、确定“题目”和“答案”内容
        题目:五大经济特区
        答案:珠海、汕头、厦门、深圳、海南
        第二步、建立式子
        按说明的角度归纳答案,简化出式子
        中国五大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深圳+海南
        分析答案得出珠海和海南都是从“海”的角度进行说明的,汕头和深圳都是从“山”的角度进行说明,“圳”的“川”可以指代山川之意。厦门从“门”的角度进行说明。式子简化为中国五大经济特区——山+海+门
到了这步式子已经归纳出来了,但是式子的题目和答案之间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逻辑关系,这个式子还不是逻辑等式,应该怎么让式子的对应关系符合逻辑呢?
        第三步、式子转化成逻辑等式
        找出题目和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明显逻辑关系的式子,用“交集法”人工建立逻辑关系。
        答案部分使用交集法很容易得出具有“山”和“海”的特点的事物是“沿海陆地”,“门”就是“沿海陆地”上的房门口,每一门说明一个家庭代表居住的人,所以“山+海+门”用交集法得出的交集事物是“沿海的地方及在此居住的人”
        题目的意思是中国前五个经济特区,答案意思是“沿海的地方及在此居住的人”
        五个经济特区都是沿海的,并且经济特区本来就是由“区域”+“区域上生活的人”构成的。
        题目的意思和答案的意思对应互为解释,得出逻辑等式:
        中国五大经济特区==区域(沿海陆地)+人(居住的人)也可以用以下形式表示中国五大经济特区==区域(山+海)+人(门)
        题目和答案对应关系符合逻辑关系,式子成功转化为逻辑等式。
        第四步、细节内容记忆
        山——汕头+深圳海——珠海+海南门——厦门
        大部分人通过理解就能准确的记忆上面的细节内容。如感觉细节记忆印象不深刻的朋友,可以将“山”、“海”“门”做为题目,“汕头+深圳”、“珠海+海南”、“厦门”做为答案,再次使用“交集法”将它们转化成为逻辑等式,就不会出现细节记忆不清楚、印象不深刻等问题。
        第五步、检验记忆效果
        看见题目回忆答案:五大经济特区=?
        尝试回忆等式,然后通过等式回忆式子,再通过式子回忆出具体内容。我们用的是理解方式记忆,也不需要考虑图像和造句子,回忆过程比较快。又因为回忆思路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回忆过程具有思维惯性,所以会有自动浮现出答案的效果。
         ……
        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不一样,所以建立逻辑等式找交集事物的时候会有些大同小异或者完全不同的理解,这个时候你自己认为合理的别人不一定认为合理,别人认为自然的,你也不一定接受,逻辑等式建立是否有效,全看建立的“逻辑等式”是否符合你自己本人的思维习惯,只要你自己能轻松自然的看见题目(答案)回忆出答案(题目),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你感觉别人建立的“逻辑等式”、“交集事物”比你的更加好用,更加高明,你也是可以直接借用他人的思路进行记忆和回忆的,多和别人讨论记忆思路,对自己的分析归纳能力提升大有好处。(P12~13)


6、交集法的作用
        “交集法”将题目和答案的对应关系转成自然规律、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利用自然规律、自然事物、自然现象进行记忆。
        “交集法”将题目和答案按符合我们思维习惯的方式焊接到一起让题目和答案融合成一个整体,进而做到题目就是答案,答案就是题目,看见题目的时候其实就是看见了答案,看见答案的时候其实就是看见了题目
        ……它们将多余的谐音法、夸张奇特、图像法、造句法全都去除,它们代表着记忆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从此以后记忆术可以运用到各科知识的学习记忆上来,改变了传统记忆术——“屠龙之术”,中看不中用的尴尬局面,同时也解决了“思维导图”不能记忆细节的致命缺陷(P16)


7、传统记忆术与逻辑等式的对比
区别点
传统记忆术
逻辑等式
效果对比说明
1、简化记忆材料方式不同
选取关键字
归纳式子
“关键字”不能表示记忆材料整体含义和材料内部关系
“式子”能表示记忆材料整体含义和材料内部关系
2、记忆形式和对应关系不同
句子作为连接,利用图像进行记忆,题目和答案之间没有唯一对应关系
交集事物作为衔接,用自然规律、事物、现象进行记忆。题目和答案对应关系唯一
造句子的方法不能建立起题目和答案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题目不能归纳出答案,答案也不能说明解释题目,图像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而逻辑等式的交集事物可以建立题目和答案的唯一对应关系,让题目和答案互为解释,相互说明。
3、记忆方向和回忆速度不同
左→右,单向,回忆速度慢
左↔右,双向,回忆速度快
传统记忆术从右到左回忆时比较困难,因为句子不能倒过来念,交集事物没有方向上的限制。逻辑等式回忆的速度比传统记忆术快,因为回忆交集事物用的时间远比回忆句子用的时间要少。
4、记忆联想性质不同
追求夸张荒谬
追求自然合理、符合思维习惯
传统记忆术越是夸张荒谬,越不能持久、越不稳定,昙花一现。自然规律、事物、现象是天长地久,我们本来就认识的,何须记忆?符合思维习惯的联想,会议时会有自动回忆效果。
分析归纳能力参与情况不同
造句子、想象图像需要分析归纳能力较少
式子建立和交集事物的确定都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
传统记忆术中分析归纳能力的参与较少,不能有效地挖掘记忆材料内部关系,不能建立自然合理的内部关系。
逻辑等式归纳提炼式子、式子转化成逻辑等式的时候都需要分析归纳,这样才能理解记忆材料含义,找出记忆材料的内部关系。
记忆事物增加情况对比
增加了题目和答案之外的事物
没有增加多余事物
传统记忆术为了能让句子说得过去,所以就加入了记忆材料本身没有的事物,这无疑是加大了记忆难度,而逻辑等式的交际事物不是增加得来的,刚好相反它是压缩题目和答案得来,简洁干脆。

(P20)


8、传统记忆术难用于实际知识学习的主要原因
        1用有限的桩去记忆无限的知识不实际,桩的效果和电脑缓存一样暂时存储、覆盖性强。
        这个是非常明显的道理,但是许多人却喜欢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在他们的口中这些有限的桩似乎是万能的,可以重复使用几十次甚至几百次地记忆不同的知识材料。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对于这类沉迷于传统记忆术的朋友,我们只有用实际中的事例才能说服他们。
        2、传统记忆术提取关键字的局限性。
        传统记忆术用到的关键字,并不能表示记忆材料本身含义,关键字不能揭示材料的内部关系,不能牢牢的把握记忆材料关键字串联造句的方法也不能有效记忆关键词
        3、造句模式过于落后,已经跟不上时代需要
        造句子会增加多余的记忆事物,增加记忆量,将这些多余的事物转化成为图像更加浪费精力。多数人回忆句子时候先会回忆出句子的声音,进而才能将句子回忆出来,且回忆句子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句子不能倒过来念,造成从右边回忆到左边异常困难,朋友们可以随便拿《三三速记》、《许永全英语趣味形象速记法》、《单词不用记》等传统记忆术记忆单词的书籍记忆看看,体验从“单词含义”回忆出“单词形状”,或者去体验下传统记忆术的联想的逆向回忆过程,自己亲身体验一次比说什么都强。
        4、夸张荒谬的联想,转化繁琐的图像让句子雪上加霜
        符合自然规律的认识是不需要记忆的符合思维习惯的想法可以自动回忆这就是长期记忆的诀窍所在
        而夸张的联想不符合自然规律,不符合我们的认识,不符合个人思维习惯,记忆效果就不能维持长久。图像转化步骤繁琐,画蛇添足,进一步增加了“传统记忆术”的回忆难度
        5、谐音法使用规则不合理
        传统记忆术中没有明确规定“谐音法”转化规则,如记忆单词的时,中文拼音和英文读音混用,如i、ai不分,e、y、yi 不分c、xi不分等。单词记忆中转化不精确,如ab 转化为“阿婆”但是“阿婆”还原的时候可以有“ab”和“apo”两种形式。“谐音法”转化不精确造成回忆混乱。
        另外,谐音法造成转化步骤不协调,增加回忆步骤和回忆难度。谐音法不是不能用,但需要制定一个规范、合理的转化规则。
        6、传统记忆术不求理解的记忆知识,不能满足实际学习需要。
        传统记忆术不求理解的记忆知识,造成我们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当今考试试卷题目,越来越灵活、多变,如果知识不能做到融会贯通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传统记忆术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考试和各行各业的学习需要了。(P21)


9、逻辑等式与思维导图的关联
        逻辑等式和思维导图都追求理解追求对记忆材料的内部关系的归纳,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思维导图偏向整体逻辑等式偏向细节,思维导图偏重于知识总体框架的网状关系和层次关系的记忆,逻辑等式偏重于知识点细节记忆。思维导图是一个是网状,而逻辑等式是一条线。如果是起房子的话, 思维导图就是城市建设规划图,逻辑等式则是具体的一栋楼房设计图。思维导图和逻辑等式两者可以结合使用(P22)


10、不使用谐音法的理由
       “谐音法”并不是不可以使用,转化时我们要保证能转化到细节,回忆不能产生异议,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制定规则让谐音回忆时候能自然还原,回忆时候不会产生多个意思的选择问题不过就算谐音法用的再好,也只是层次偏低的转化方式,因为“谐音”必须经过声音这道转化工序,如果条件好的朋友建议抛弃“谐音法”另外找其他方法,本人记忆时候不使用“谐音法”而用将文字、数字、符号图形的形状特征直接去解释它们的含义的,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摸索摸索这样的转化方法,直接有效,绝不浪费半点精力。(P22)


11、心象的内容
        清晰度
        清晰度是心象的核心内容之一,心象清晰度直接影响到想像画面的质量,进而影响心象实际运用效果。
        “清晰度”按低到高又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晰阶段(入门)
        当我们可以在脑海里清晰想像出大山、河流、建筑物、人等熟悉事物的轮廓和样子时“心象”就算入门了
        这个阶段是学习“心象术”的门槛,“清晰”就是门槛。一旦进入心象第一阶段,今后的心象水平就容易提升。帮助大部分人跨入门槛是“心象术”的主要任务之一。
        第二阶段超清晰阶段
        在第一阶段想像出来的画面上再次强化效果,让那些心象画面达到超清晰程度,想像出来的事物清晰程度接近电视画面效果,到了这个阶段的心象阶段,就会给人有“看见”的错觉感受,因为想象的画面过于清晰,所以想像出的图像感觉就在眼前。这就是有些人常说的“看见”的由来,就好像你在一步一步地走近一样事物,那样事物在你眼睛中就会越来越清晰,如果你心象清晰度不够高的时候,“看见”的感觉就没那么明显。
        第三阶段清晰文字阶段
        这阶段想像出来的事物清晰程度不变,同时能想象出的事物转为更加细小的数字、文字、公式、字母单词等图像,当你能清晰想像出数字、文字、单词等细小的符号时,就说明你的心象清晰度进入了“清晰文字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就可以实际运用心象了,可以和“逻辑等式”、“思维导图”等方法结合。
清晰度和质感、颜色、光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清晰度是质感、颜色、光效形成的基础,只有能想像出清晰事物、场景的轮廓之后,才能想象出事物和场景的质感、颜色、光效等效果。清晰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事物和场景的质感、颜色、光效等效果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
        控制力
        心象控制力定义:控制心象按照个人想法进行变化的能力。
        心象控制力有两个具体表现形式:
        心象出现及变化的速度、心象稳定程度
        关系大概可以这样表示,心象控制力=心象出现及变化的速度+心象稳定程度
        每个人对想像心象画面的速度还有心象变化的速度都不大相同,速度越快的对实际运用帮助越大,同时想像一样事物,有的人瞬间就可以想到,但是有的人却需要多出几倍的时间才能完成想像过程,这区别就是心象控制速度不同造成的。
         心象稳定程度,就是想像出来的画面是否稳定,是否接近我们的需要。
         心象稳定程度不高的人,想像出来的心象画面不稳定,经常处于漂浮不定的状态中,不能达到我们的要求。比如想像“月亮”这个画面的时候心象稳定程度高的人,想到的月亮是比较稳定的,轮廓也比较固定,而心象稳定程度不高的人想像到的“月亮”是好像是在水中一样飘浮不定,老是不能稳定下来,月亮的形态一直都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又如,想像“M”这个符号的时候,心象稳定程度高的人可以将“M”稳定的想像出来,形状细节不会改变,而心象稳定程度不高的人心中想象的“M”会变成“m”的样子模糊不清,边线不稳定,这两个例子说明心象稳定程度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心象控制力说白了就是大脑对心象的熟悉程度,大脑越熟悉心象出现和变化的形态,那么想像心象变化的速度和心象画面的稳定程度就越高(P29~30)


12、心象各阶段训练表
心象阶段
效果说明
主要解决思路和训练方法
未入门
       不能想象出清晰的事物、场景轮廓
        平时没有注意事物轮廓,对事物轮廓印象不深刻,造成大脑对心象出现的形势不习惯,解决办法,可以通过“观察法”加强大脑对事物轮廓线的印象记忆,让大脑逐渐习惯心象出现的形式,观察事物轮廓线是这阶段的训练重点。
入门(清晰阶段)
       可以想象清晰心象画面,但想象速度不快,想象事物不稳定(心象控制力弱),心象质感、颜色和光效不够明显或者没有
        心想控制力弱,大脑对心象变化不习惯,心象画面不稳定,可以通过“遐想法”进行训练,让大脑对心象出现、变化过程熟悉
超清晰
        心象清晰度高与电视画面类似,想像速度快几乎和念头同步,心象画面稳定,符合大脑需要,心象质感、颜色和光效明显,但不能浮现出具体文字、单词、符合等细小图案
        清晰度和控制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进入“超清晰阶段”进入之后,“观察法”和“遐想法”主要训练对象是课本具体文字、单词、符号图案,以便突破“超清晰阶段”进入“浮现文字阶段”
浮现文字符号
        可以浮现文字、单词、数字、公式等符号图案,清晰度高,心象控制力高,心象符号图案质感、颜色和光效明显,但还不能与“逻辑等式”结合使用
        进入本阶段“心象术”大成,这时候可以考虑与“逻辑等式”结合使用,融合过程比较简单,让大脑逐渐习惯“逻辑等式”和“心象术”同时运行
逻辑等式与心象术融合
        思维想法(逻辑等式)直接用心象画面的符号图案表示,逻辑等式与心象术完美融合,逻辑等式心象术大功告成。清晰度高,心象控制力高,可以直接运用到实际学习当中,威力强大。清晰心象范围扩大是这个阶段的主要训练目的。
        大脑习惯“逻辑等式”和“心象术”之间的配合时候,“逻辑等式心象术”大功告成,需要注意的是,开始的时候心象浮现画面范围也许不够大,对于大型题目的文字想像不能一下子整体浮现出来,可以先从简单题目开始记忆,清晰心象范围逐渐扩大之后,记忆大型题目也可以运用自如

(P31)


13、观察法和遐想法
       “观察法”的目是通过观察事物轮廓和细节,让大脑对事物轮廓和细节产生印象,进而想象心象时,能提高心象清晰度。
        观察法很简单,如果心象未入门的朋友就先找山、大石头、建筑物、椅子、桌子、等大块物体做为观察对象,认真看他们的轮廓和细节,观察的时候还需要闭上眼睛进行回忆,让大脑慢慢熟悉事物轮廓和细节
        直到有一天你发现突然可以想象出清晰画面时候为止。
        当能想象清晰大块物体的时候,已经进入了心象第一阶段,这个时候观察对象就要换成水杯、钢笔、钱包、牙签、针、一片树叶等细小的物品当能轻松回忆出这些细小物品的时候再换书籍页面上的文字、公式、数字、小图案进行观察直到能清晰想象出这些超细小的符号为止
除了观察之外一定要重视回忆闭上眼睛(也可以开着眼睛)在观察之后尝试想象出看过的画面。一般人的清晰度可以通过“观察法”训练,快速完成心象术的入门。
        “遐想法”的运用:
        通过“遐想法”让我们的心象控制能力得到提高。“遐想法”顾名思义,跟着大脑浮现的心象画面,没有目的的随意遐想。“遐想法”目的是培养大脑熟悉心象出现的形式,进而提高心象出现速度、变化速度和心象稳定性
        “遐想法”训练有一定的条件的,心象必须要能达到入门的清晰效果之后才能开始进行使用,这时只能浮现很少数量的心象画面,我们正是通过这有限几个心象画面开始进行遐想的,从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开始进行想象,被动的跟随着大脑天马行空的心象画面飘荡,直到最后能随心所欲的想象自己需要的清晰画面为止。这个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开始能慢速地想想像少数几个清晰不稳定画面,最后可以快速的随心所欲想像自己需要的清晰画面。(P22)


14、视点、眼跳、视幅、视野的定义
        视点:在速读中,一般是指人的眼睛在阅读时所看到的清晰点
        眼跳:在速读中,是指视点在文字页面的移动。也有“视读节奏”的称呼。
        视幅:阅读时,人眼视点停顿于字面一次时所能看清文字的范围
        视野眼睛固定正视前方一点时,能看到的文字范围(P107)


15、视点、眼跳、视幅与视野的区别
      1视点只限于文字的清晰点。即除了最清晰的地方之外,还有比较模糊的文字范围。视点的概念其实与视网膜的中心凹有密切的关系,是中心凹对准文字时看到文字最清晰的范围。
      2眼跳:眼跳在速读中的训练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也是在加古德次等前辈速读训练中,我们最为熟悉的。
      常用的训练方法有:“Z”,“N”,“O”,“M”等形状的动画训练方法。眼跳训练的另一称呼即“视读节奏训练”。
      主要借助上述形状的动画,来带动人眼六组眼肌的运动。六组眼肌包括四条直肌和两条斜肌:四条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两条斜肌——上斜肌和下斜肌。眼肌如何带动眼球转动,这里暂不述及。
      眼跳训练结果是,眼肌运动灵活,也就是眼球的跳动,转动速度灵活,快捷。因为眼球是借助六组眼肌的运动来运动的。
      眼球的运转速度的灵活性,即视点快速移动(眼跳),可以通过短期内的眼跳训练而获得。眼跳训练,让速读的速度大幅提高,这是提高阅读速度的简单而快捷的训练方法。但缺点是反弹性很高。
      3视幅:在速读中,一般是对视点的动态的界定,也就是视点不断移动于字面时的描述。同时也与眼跳有关。
      在我们阅读文字时,由于文字的每一词组,每一句话或每一段落的长度或宽度都不同,为了能让每个视点与每一词组,每一句话或每一段落的长度或宽度,保持一致,因此,我们需要有意识地通过眼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对眼内肌的调节,进而使每个视点与每一词组(或每一句话等)的长、宽度保持一至性,以此达到视幅范围内的字迹,更清晰地被视野感知
      借此,我谈谈一下速读训练中的视幅训练。我认为,速读中的视幅训练与以下几点有关:节着瞳孔的大小,瞳孔随着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扩大,调节着光线进入眼内的光线。瞳孔随注视文字的移近而缩小(视近反射),以保证视野的清晰度。
      在这里,打个比方:我们常见的“回”字型动画的视幅训练,当我们跟着动画从小方框向大方框变动的看时,我们感觉到:被看到,或注意到的文字范围更宽。这个过程,其实是瞳孔扩大,更多光线进入视野内的原因。从大方框向小方框看,则是相反。
      二是眼球的睫状肌:
      睫状肌与晶状体关系密切:
      睫状肌通过对晶状体厚度的调节,增强或减弱眼的屈光能力,以适应我们看近字或远字。
      4、视野:
      在这里,视野似乎与视点容易混淆。但是,却不尽然:
      视点只包括清晰点,但视野除了清晰点之外,还包括比较模糊的范围,也就是还与周边视野有关。通常大家都容易这样认为,“我自己的视野很宽,一页文字我也看见”,“我的视野也宽到能看清一栋高楼,看清一坐山”,其实,我记得,在我还没有进行视野开发之前,我的视野是不能够看清一页文字、一栋高楼或一坐山的。由于未开发视野的普能人,视野狭小,视野分辨能力低,要想看清一页文字、一栋高楼等,需要不断移动视野点才能看清。
      在这里,视野是你眼球不动(也可以说是视点不移动)时,你能同步看清的范围
      视野又与视幅有没有关系呢?
      对这一点,有不少的速读人士或速读网友都认为是同一个意思。即,视野,视幅只是换个名字而已。
      其实,两者是相对独立的:视野主要与视网膜有关;而视幅则主要与虹膜,睫状肌及晶状体等有关。视野的开发训练的部位在人眼的视网膜;视幅在速读中的训练,则作用于眼肌和晶状体。怎么说两者都是“差不多”呢?也就是说,视野开发训练和视幅扩展训练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一个是开发视网膜视野潜能,一个是训练眼球视网膜外的眼组织。(P108~109)


16、视点、眼跳、视幅、视野在速读中的重要性——视野开发是关键,视点、眼跳和视幅是辅助


17、速读中视觉的常规训练
        一、注意力训练
        速读的注意力训练,在一页白纸上,画着一块黑色的图形,然后眼睛看着图形的中央,同时进行积极的心里暗示,把图形看到最大。这是一种锻炼注意力的训练方法。对视网膜感光细胞没有激活的作用,因而,不具有视野开发的训练效果。……
        二、眼跳训练
        这种训练模式,像N、Z、O、H、M 等形的动画引导式的对眼训练。主要特点是借助这些动画形状,引导眼运动,提高眼球的灵活性。它在速读中的作用是,提高眼跳的快捷性与灵活性。对提高阅读速读有着重要的作用。特点:易于训练,效果快,但易于返弹,由于眼肌运动有其局限性,因此,这种训练对速读的提高也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与视野开发的区别:它的训练部位在眼肌,而视野开发的训练部位在于视网膜的感光细胞。我们知道眼睛只有借助于视网膜的感光细胞,才会在大脑视觉中枢中形成视觉,因此,眼肌灵活运动的训练,在速读中,相对于视野开发训练,是处于辅助作用,但它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训练环节。……
        三、视幅训练
        这种训练模式,像扩散箭头、回字形扩散、排状(H)形扩散、字符扩散等动画引导式的对眼训练。也是借助动画的方式,引导双眼跟随动画运动,辅助积极的心理暗示,建立像用眼的新习惯,并使这种习惯形成思维定势。主要作用是构建新的用眼习惯。因为平时我们阅读,都是习惯于眼睛盯着2、3个字,从左到右移动。为了适应速读的用眼要求,就是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提高视觉注意的范围,即从原来的一眼注意2、3个字,增加到同时注意半行、一行或多行的文字。它的训练作用部位,主要作用于眼球的眼肌,同时会在大脑中形成新的用眼习惯。这是视觉注意力的扩展训练原理。(P111~112)


18、视野训练办法
        图1训练方法:
        1、视图固定放在双眼的正前方。双眼固定注视一幅图中央的小图案。
        2、注视时,以舒服的坐姿坐下,裤带放松,呈腹式呼吸,上身、头部和眼球保持静止(“凝固”)不动的放松状态。
        3、让视图与眼球保持静止的状态。从前面的图案往后看。
        4、双眼要自然、放松地注视注视中间的一个小图案(请勿使劲睁大眼睛注视)。
        5、让双眼的注视视点,尽可能长时间地放在被注视的小图案中。
        6、记住训练要点:不眨眼,不移动,腹式呼吸(气从口出),仿佛全界都被你所注视的小图案凝固了。
        7、视图与双眼焦点都处于“凝固”状态:让等量视图形成的复合强光能量,静静地、持续地激活视网膜感光细胞!!你所能做的,就是不要打断它!!不要打断这个过程!!(P107)
微信公众号:jiyifa_com 逍遥右脑
 
离线unawu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05-18
回 楼主(feihong198) 的帖子
多谢楼主分享经验!!!受教了
离线k317277177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1-05-18
离线tt2767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1-05-18
我来看看
离线775ann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7-27
非常好的贴子,感谢楼主分享!
离线hsemer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06-13
重点笔记重点记,我已记下了,好好利用,谢谢!
离线txxx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6-16
           多谢楼主分享    
离线asdgquwdg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6-17
en.0...................................................................................................
离线cylion98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06-21
右脑记忆论坛不能没有像楼主这样的人才!
离线gaosjie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8-15
多谢分享。。。。。。。。。。。。。。。。。。。
离线智勇双全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3-08-16
人才外流?不是的!!世上无绝对!!!!!
追求
离线智勇双全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3-08-26
内容。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命运的好坏由自己去创造。
追求
离线cylion98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3-11-30
顶下
离线jackxiong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3-11-30
离线franklah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3-12-04
这个好东东我收了!谢谢楼主的热情分享!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