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40阅读
  • 25回复

[心得]“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追求与思辨 查看手机触屏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记忆大师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8-03-15
“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梦想一直是几千年来古今学子们追求的两个最高学习境界,一是超人的阅读技能“一目十行”;二是天才的记忆能力“过目成诵”。现实是这两种最高境界的实现却有着极其不易和特别艰难过程。
  由于我们大多数人身边鲜见具有“一目十行,过目成诵”本领高手和奇才,往往只能在历史典故和文学作品领略到他们的风采,不由得让大家产生一些忧虑和疑惑。尤其是那些性急又致力提高读书能力的莘莘学子们,在更多的时候处于一种既企望成为这种“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超人;又怀疑这个世界上是否真有这种奇人和天才的矛盾心态。为了排解这两个方面的疑惑和问题,笔者本着抛砖引玉之目的,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供大家探讨与思辨。
  一、古代中国社会就有许多“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奇才。
  古代中国“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奇才与高手在历史典故和文学作品的描写中多有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大天文学家张衡当时就具有“一览便知”的本领,并依据其本领能对天文科学深有研究。在《后汉书?张衡传》描写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 可见张衡的速读记忆功夫如何了得。《晋书》载:“符融下笔成章,耳闻成诵,过目不忘。”东汉无神论思想家王充“好博学而不守章句”,青年时期常到洛阳帝就是“读书十行俱下”《南史》卷八,后宋的宋武帝则“读书七行俱下”(《南史》卷二)。南宋刘克庄的《后村集》也有“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之句。班固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的断代史《汉书》的作者。他自幼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经九流百家之言,但求通晓大义,不在句读上下死功夫,终成为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又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记载:诸葛亮和徐庶等人一起读书,他人务于精读,“而亮独观其大略”,最后终为雄才大略,辅佐刘备得三分天下。
  中国古典名著在《三国演义》第60回中,关于速读的描写就生动地反映了古代速读高手张松典故:“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写道:杨修向张松吹嘘曹操的才华,命人从箱子里拿出曹操的《孟德新书》,称是曹操仿孙子13篇而作。张松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后大笑说:“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瞒足下耳!”杨修不信。张松立刻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背诵一遍,竟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说:“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曹操得知后便命令扯碎其书烧掉。后人有诗称赞张松说:“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其貌不扬的张松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的速读本领已经让恃才放旷的杨修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可足见其厉害。
 《红楼梦》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贾宝玉携一本《会真记》在园中读,看到黛玉正要去葬花,便放下手中的书。黛玉“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很快两人便用书中主人公的话对答。宝玉很感惊奇。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用今天的观点来看,这一对男女主人公看来早已是快速阅读的高手了。
  二、近现代世界上有许多伟人、名人就是“一目十行,过目成诵”高手。
在阅读学家们的研究中无一例外地发现,古往今来的世界上那些知识渊博的伟人和卓越人士所具有快速阅读能力除了他们的天份外,更多地是经过艰苦的学习、训练实践后才达到的。
  法国的拿破仑就是一个酷爱读书,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快速阅读能力的人。他能在一天内读完20本书,即使外出或率军队远征,也要让人带几十箱书籍来供他阅读。在一次和俄国沙皇作战时,拿破仑被打得落花流水,他的书也被俄军缴获。回国后,拿破仑凭记忆开出清单,派人重新购置,当人们将清单和上次的书单核对时,发现竟然一模一样,无一差错和遗漏。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打字机的一个部件时,有一次和制造商们约好某一天把各种打字机的样子都送来,在客人们来的前一天晚上爱迪生集中精力将有关这个部件的书全部看了一遍。第二天,爱迪生就对客人们头头是道地讲起来。事后,他的助手把他那天晚上读过的书借来通读一遍,结果用了11天才读完。
  斯大林是一位速读能手。1938年夏,几位苏联红军将领来到斯大林的住宅,看到办公桌上堆着一厚叠印刷厂送来的新书,大为惊愕。斯大林笑着说:"无论如何,我每天一定要读完500页书,这是我的定额"。....
文学家高尔基,也是具备令人吃惊的快速阅读能力的人。他看书不是从左向右来读,而是从上往下看,像下楼梯一样。后来,前苏联学者研究出来的垂直阅读法,可能就与这些记载的线索有关。
  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40多岁就当选此职,是美国最年轻的总统。他每分钟能阅读1200多个英文词,而一般美国人的阅读速度仅为200多个英文词。肯尼迪的阅读速度是一般美国人的五六倍。他曾提出过"平面凸现"的阅读方法,即眼睛就像照相机镜头一样,可以一次阅读整整一页的内容。另外一名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也都是一个快速阅读的高手。据记载,他常常是眼睛一扫,就可以看完一段文章;一坐下来,就看完一本书。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当选之后,就专门抽出两个星期时间,请专家来为他传授快速阅读,以便到白宫后能及时处理由总统签发的堆积如山的文件。象肯尼迪、布什等美国历界总统中大多数都是速读高手,甚至是速读协会的成员。
  中国也不乏快速阅读的高手,联想集团的主席柳传志每天要进行约十万字的阅读,以便及时把握IT行业的高速变化。之所以这些中外名人都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并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它恰恰说明了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成功技能。尤其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后,这个能力的重要性就进一步的突显出来了。
  显然,这些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和他们具备异乎寻常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是具有密切关系的。

“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梦想一直是几千年来古今学子们追求的两个最高学习境界,一是超人的阅读技能“一目十行”;二是天才的记忆能力“过目成诵”。现实是这两种最高境界的实现却有着极其不易和特别艰难过程。
  由于我们大多数人身边鲜见具有“一目十行,过目成诵”本领高手和奇才,往往只能在历史典故和文学作品领略到他们的风采,不由得让大家产生一些忧虑和疑惑。尤其是那些性急又致力提高读书能力的莘莘学子们,在更多的时候处于一种既企望成为这种“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超人;又怀疑这个世界上是否真有这种奇人和天才的矛盾心态。为了排解这两个方面的疑惑和问题,笔者本着抛砖引玉之目的,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供大家探讨与思辨。
  一、古代中国社会就有许多“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奇才。
  古代中国“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奇才与高手在历史典故和文学作品的描写中多有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大天文学家张衡当时就具有“一览便知”的本领,并依据其本领能对天文科学深有研究。在《后汉书?张衡传》描写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 可见张衡的速读记忆功夫如何了得。《晋书》载:“符融下笔成章,耳闻成诵,过目不忘。”东汉无神论思想家王充“好博学而不守章句”,青年时期常到洛阳帝就是“读书十行俱下”《南史》卷八,后宋的宋武帝则“读书七行俱下”(《南史》卷二)。南宋刘克庄的《后村集》也有“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之句。班固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的断代史《汉书》的作者。他自幼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经九流百家之言,但求通晓大义,不在句读上下死功夫,终成为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又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记载:诸葛亮和徐庶等人一起读书,他人务于精读,“而亮独观其大略”,最后终为雄才大略,辅佐刘备得三分天下。
  中国古典名著在《三国演义》第60回中,关于速读的描写就生动地反映了古代速读高手张松典故:“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写道:杨修向张松吹嘘曹操的才华,命人从箱子里拿出曹操的《孟德新书》,称是曹操仿孙子13篇而作。张松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后大笑说:“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瞒足下耳!”杨修不信。张松立刻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背诵一遍,竟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说:“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曹操得知后便命令扯碎其书烧掉。后人有诗称赞张松说:“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其貌不扬的张松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的速读本领已经让恃才放旷的杨修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可足见其厉害。
 《红楼梦》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贾宝玉携一本《会真记》在园中读,看到黛玉正要去葬花,便放下手中的书。黛玉“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很快两人便用书中主人公的话对答。宝玉很感惊奇。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用今天的观点来看,这一对男女主人公看来早已是快速阅读的高手了。
  二、近现代世界上有许多伟人、名人就是“一目十行,过目成诵”高手。
在阅读学家们的研究中无一例外地发现,古往今来的世界上那些知识渊博的伟人和卓越人士所具有快速阅读能力除了他们的天份外,更多地是经过艰苦的学习、训练实践后才达到的。
  法国的拿破仑就是一个酷爱读书,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快速阅读能力的人。他能在一天内读完20本书,即使外出或率军队远征,也要让人带几十箱书籍来供他阅读。在一次和俄国沙皇作战时,拿破仑被打得落花流水,他的书也被俄军缴获。回国后,拿破仑凭记忆开出清单,派人重新购置,当人们将清单和上次的书单核对时,发现竟然一模一样,无一差错和遗漏。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打字机的一个部件时,有一次和制造商们约好某一天把各种打字机的样子都送来,在客人们来的前一天晚上爱迪生集中精力将有关这个部件的书全部看了一遍。第二天,爱迪生就对客人们头头是道地讲起来。事后,他的助手把他那天晚上读过的书借来通读一遍,结果用了11天才读完。
  斯大林是一位速读能手。1938年夏,几位苏联红军将领来到斯大林的住宅,看到办公桌上堆着一厚叠印刷厂送来的新书,大为惊愕。斯大林笑着说:"无论如何,我每天一定要读完500页书,这是我的定额"。....
文学家高尔基,也是具备令人吃惊的快速阅读能力的人。他看书不是从左向右来读,而是从上往下看,像下楼梯一样。后来,前苏联学者研究出来的垂直阅读法,可能就与这些记载的线索有关。
  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40多岁就当选此职,是美国最年轻的总统。他每分钟能阅读1200多个英文词,而一般美国人的阅读速度仅为200多个英文词。肯尼迪的阅读速度是一般美国人的五六倍。他曾提出过"平面凸现"的阅读方法,即眼睛就像照相机镜头一样,可以一次阅读整整一页的内容。另外一名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也都是一个快速阅读的高手。据记载,他常常是眼睛一扫,就可以看完一段文章;一坐下来,就看完一本书。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当选之后,就专门抽出两个星期时间,请专家来为他传授快速阅读,以便到白宫后能及时处理由总统签发的堆积如山的文件。象肯尼迪、布什等美国历界总统中大多数都是速读高手,甚至是速读协会的成员。
  中国也不乏快速阅读的高手,联想集团的主席柳传志每天要进行约十万字的阅读,以便及时把握IT行业的高速变化。之所以这些中外名人都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并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它恰恰说明了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成功技能。尤其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后,这个能力的重要性就进一步的突显出来了。
  显然,这些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和他们具备异乎寻常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是具有密切关系的。
微信公众号:jiyifa_com 逍遥右脑
 
 我们的记忆力为什么一直没有提高?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找的只是记忆方法,而不是记忆力训练方法。
离线记忆大师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3-15
“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追求与思辨(下)
“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梦想一直是几千年来古今学子们追求的两个最高学习境界,一是超人的阅读技能“一目十行”;二是天才的记忆能力“过目成诵”。现实是这两种最高境界的实现却有着极其不易和特别艰难过程。
  三、“一目十行,过目成诵”是速读记忆的最高境界,普通读书人能之甚少。
  通过对以上“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历史与现代人物的一些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有这样三个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首先,具有“一目十行,过目成诵”本领和能力的高手和天才人物古代和现代都有出现。世界上许多例子证明了人的阅读和记忆潜能在适当的条件下经过艰苦努力是可以达到的。如马克思是个名符其实的速读高手,他读书的速度奇快:为了写《资本论》,他阅读了1500多种书,在书中引用了十几个学科、数百个作者的观点,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勤奋和天才相加才让他完成如此艰巨的工作任务。可以说正是由于他异乎寻常的速读能力,使他有可能在所研究的每个领域涉猎了无数有用的资料。他有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对文字艺术也有极高的修养,海涅、歌德、但丁,巴尔扎克、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他如数家珍,随口吟诵。他几乎能掌握欧洲的一切国家语言,能和流畅的英语、法语著书立说,对自然科学也有很深造诣。他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在头脑里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使他的头脑成为一艘升火待发的战舰,随时准备开往任何一片思想的海洋。
  列宁看书习惯于一目十行,迅速抓住整段整页的意思。他在《列宁全集》中引用自己看过的书竟达16000多册。如他在研究帝国主义这个专题时,读了148本书,49种期刊中的232篇文章,写下60多万字的札记。列宁这样超强超量的学习实践量当然是他获得成功的保证。
  其二,这种“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能力是速读记忆的最高境界,至今只有少数天才和高手才能达到,多为伟人和名人。
  我们只有在很少的历史典故中或现实生活中会偶尔看见他们的身影,“物以稀为贵”就是这些速读记忆高手们的真实写照。从全国范围近二十年来开展快速阅读训练的实践来看,达到每分钟1000字——2500字水平的占到所有参训学员的70—80%左右;达到每分钟3000字——7500字的占15—18%左右;达到每分钟8000字——20000字的学员仅仅是1—3%左右。真正能够达到高段级别的速读学员还是极少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的原因。人生识字读书始,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读书识字的习惯和教育方式都是以“音读”和“逐字逐句”阅读方式进行的,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改之当然十分艰巨和困难,历史的包袱和传统的习惯是制约着大量涌现千千万万速读记忆高手的客观环境。
  二是整个教育领域对“阅读学、记忆学”等能力学科的研究和探索还没有摆到国家教育的主流地位。包括我们在许多热心而积极的快速阅读研究和推广企业还没有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扶持,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我们国内的重视和投入不够是缺乏产生千千万万速读记忆高手的基础条件。
  三是对学习的每个个体而言,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快速阅读记忆训练方式和模式。在绝大多数学人中间对“速读记忆”还是感到十分陌生和空白。个体阅读习惯的惰性和局限是缺乏大量产生变革的力量
  综上所述:历史的包袱和传统的习惯是制约着大量涌现千千万万速读记忆高手的客观环境;国家和重视和投入不够是缺乏产生千千万万速读记忆高手的基础条件;个体阅读习惯的惰性和局限是缺乏大量产生变革的力量。
  其三,由于生理和现实的原因,“一目十行,过目成诵”是一个理想而又难以达到的目标。要达到“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一方面由于生理条件只可能有少数人经过训练后才能成功超一流的速读记忆高手;另一方面个人在艰苦枯燥的训练中的意志品质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往往是制约大多数学员成为一流高手的重要原因。对大多数人而言,“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实现往往是一个难以想像和艰巨的过程,很少有人经过自身的努力能够达到。
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人的视知觉范围到底有多大呢?试验表明,在0.1 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能够感知6--8个黑色圆点或4-6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外文字母。也就是一分钟可以感知到4200个字。如果我们把一个字看成一个点的话,那么一分钟就可以看4200个字。这就是人眼的极限阅读速度。因此,综合各方因素,科学家一般认为:在未经过系统科学训练的情况下,一般人的阅读速度的生理极限一般为3000字/分钟——4000/分钟左右的水平。
问题是, 世界上快速阅读记忆发展的近百年历史已经证明了如果人经过系统和科学的训练后,人的阅读极限是可以大大提高的。科学家的实验是“把一个字看成一个点的话,那么一分钟就可以看4200个字”。以人的生理极限每个视点最高可看4200字来计算,如果我们经过系统的和科学的训练后,每个视点所看到的不是一个字,而是二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的话,那么他的阅读速度不是就可以达到每分钟8400字、12600字甚至16800字了吗?这样我们的阅读速度和效率则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如果经过系统和科学的训练后情况却可以大不一样。科学家的实验是“把一个字看成一个点的话,那么一分钟就可以看4200个字”。以人的生理极限每个视点最高可看4200字来计算,如果我们经过系统的和科学的训练后,每个视点所看到的不是一个字,而是二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的话,那么他的阅读速度不是就可以达到每分钟8400字、12600字甚至16800字了吗?这样我们的阅读速度和效率则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如台湾著名速读专家杨碧堂先生在大陆湖北大学讲学时鼓励学生说,他认为经过训练,人人都可以成为“一目十行,过目不不忘”的天才。他说,学过速读的人,不仅看得快,而且理解深刻记得牢。他还说,经过训练,普通人的阅读速度可以每分钟300字—700字提高到3000字—1000字。他还说,目前世界上读得最快的人是菲律宾的玛莉亚,每分钟能读16万字。杨先生的得意弟子台湾中学生于如冈,经过18天的训练,阅读速度可达每分钟14000字。著名影星林青霞为能速记台词,曾拜在杨先生的门下,现在也能每分钟读3000字。我精英特公司现有不少学员经过训练达到了每分钟一万多字甚至二万多字的水平同样是例证。
四、正确理解“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含义克服其片面化的误区。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这是荀子《劝学篇》中的一句话,讲的是射箭的技术,射一百支箭,有九十九支射中了,只有一支没有射中,这样的射手还算不得好射手。如果荀子是以此来比喻学习准确的重要意义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但如果这是个好射手的量化标准的话,那就显得苛刻和极端了。事实上,当今以这样偏激的观点来寻找和要求“一目十行,过目成诵”技能的人还真不少。
1、阅读和记忆“精度”要求的合理性问题。“一个能用一目一万多字速读阅读的高手,当众表演看一部100万字的小说,100分钟读完,在第101分钟时,他能从这部小说的开头一字不漏地背到小说的结尾。如果真是这样就是神话或计算机表演了。”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他必须会被其生理条件、社会环境和客观因素所制约,也必然会犯错误或产生过失,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又如在世界上最高等级的奥运会上的射击比赛中,每一轮比赛射击选手有的要射10发、有的射20发、还有的是40—50发的。从来没有发现有那个选手在50发比赛中获得过全部命中10环的。有不少运动员会有若干个“8环”或“9环”,比赛结果他仍是世界冠军。即使这样世界级的天才运动员,要做到真正“百发百中”是不可能的,但绝对不能因此说他不是“神枪手”。 事实上“百发”不失“一”,也就是说,无论是体育比赛或是阅读文章要求正确率达到百分之百都是不可能的。
2、阅读和记忆的具体的时间条件和环境问题。任何比赛和表演都有一个适当的时间和环境条件所规定,它才能够完成其优秀的比赛和超常的表演。如果离开这些条件和具体环境则是根本无法做到的。试想一个能跑百米9秒85的奥运冠军,如果叫他连续跑一万米,而在整个一万米赛跑过程中他是无论如何无法保证在他的一千个一百米赛跑中都保持9秒85百米世界纪录的。所谓“百发百中”是有前提的,同样“一目十行,过目成涌”也是有条件限制的。在有些人心中之所以产生“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就是通篇、如实、准确并毫无遗漏的记忆掌握的认识误区,实际上缺乏对人的生理局限正确认识和片面理解。客观地分析如果加上必要的条件限制,优秀的射手“百发百中”和速读高手的“一目十行,过目成涌”就完全可以做到。如在慢射十发或二十发比赛中,要求世界级优秀射手做到枪枪命中“10环”就完全可以做到;如里是三十发或五十发连续射击就不可能做到枪枪命中“10环”了。
同样在测试速读高手一分钟内甚至五分钟内快速阅读五千至一万字后快速记忆取得准确无误的成绩也是可以达到的。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那些世界级记忆大师的表演就是如此: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要求记忆住互不相关的50个——100数字、词组等内容,他们是完全可以“神奇”表演,征服观众的。但如果不加以时间和数量的限制,让这些世界级的记忆高手们大大增加表演时间和内容,恐怕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认为:“百发百中”和“一目十行,过目成涌”的任何一个高手或天才必须在一定条件和前提下才可能实现的,离开这个条件和前提则是“神话”和虚假的。
3、“一目十行,过目成诵”正确含义和理解。“一目十行”在快速阅读中一般是指其超人的快速阅读技能,最起码是一目半页的视读水平与能力;“过目成诵”则是指阅读后具备能准确回述或朗诵的超强能力。国际速读界普遍认为阅读活动是读者对自己需求的一种选择的过程,“有效的阅读不产生对全部语言成份作精确的知觉和辩认,而是取决于读者选择最少的最有生产力的和对首次预测最必要的语言提示”(肯尼斯·古德曼《国外阅读教学研究》)。也就是说,阅读不是百分之百的汲取,事实上也不需要对所读文章或书籍采取百分之百的吸收和记忆。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信息筛选的过程。由于个体的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识积累,不同的阅读的目的和兴趣,呈现不同的信息选取过程,即使对于熟读成诵的内容,也呈现不同的感悟程度。这一点从我们成人的阅读经验中得到了认证,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时候,吸收的不是全部内容,而是各自感兴趣的观点、思想乃至于重要的语句。如古代诸葛亮和徐庶等人一起读书,他人务于精读,“而亮独观其大略”,最后终为雄才大略,辅佐刘备得三分天下。又如列宁看书习惯于一目十行,迅速抓住整段整页的意思。他在《列宁全集》中引用自己看过的书竟达16000多册。巴尔扎克曾对快速阅读做过详细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如他在《路易·拉别尔》一文中写道:“在阅读过程中,他吸收思想的能力是罕见的。他的目光一下能抓住七八行,而且他的智力理解意义的速度与眼睛的速度相等,往往是一个唯一的词便能使他掌握全句的意义。”这就是说,对文章的内容不是读懂的,而是看懂的。
五、追求“一目十行,过目成诵”最高境界的过程可以成倍提高我们的学习技能。
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不想夺冠军的运动员就不是好运动员”。同样“一目十行,过目成诵”,是亿万学子在读书学习过程中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但是如果我们对“一目十行,过目成涌”不正确,追求的效果可能就大相径庭。
有些既热爱学习个性急燥又缺乏韧性的朋友认为“一目十行,过目成涌”古代有人行,现代有人能行;中国有人能行,外国有人能行,当然我完全可以行。于是乎心一热干劲倍增,买书、参加培训班一门心思地学起来,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难度渐增,训练枯燥,提高不大”,信心减退开始怀疑起是否真有“一目十行,过目成涌”其人其事,随着怀疑的增加,韧性的减少,学习和训练效果变差,久而久之打退堂鼓成为无奈的选择。于是想成为“一目十行,过目成涌”最终只能作为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这些朋友的误区不在于所追求的目标有什么问题,而是对追求目标的艰巨性困难度估计不足,缺乏必要的耐力和韧性。同时对自己理想的目标与现实的目标没有很好的思考并分清。事实上由于个人的个体差异和所处环境及条件不一样,并不是每个士兵都能当将军,也不是每个运动员都能夺冠军,更不是每个运动员都能夺得世界冠军。知道这个道理后一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和务实地方法去努力争取自己最好的结果。
世界上如纽约、伦敦、北京等城市经常举行国际公认的万人马拉松比赛,在参加比赛前真正认为自己能取得比赛冠军仅仅是为数很少的几个运动员。但绝大多数长跑爱好者在明知不可能获得冠军情况下,仍然能一如既往充满热情地以参与比赛,答案只有一个:
获得马拉松比赛冠军不是他们的目标,能享受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提高自己的长跑耐力和速度,保持身体健康和活力,并享受参与马拉松比赛带给他们的精神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同样道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在参与快速阅读训练的过程中,能否实现“一目十行,过目成涌”的目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通过努力,虽然没有达到“一目十行”的目标,但也达到了“一目半行、一目一行、二行甚至多行”水平,改变了自己的阅读习惯,成倍地提高了阅读速度和效率,这不也是一种成功吗?!!或许,你在参与这项训练的过程中深深地爱上了它,加上痴迷、执着和勤奋,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成为名符其实的又一个“一目十行,过目成涌”高手并不是不可能的。
 我们的记忆力为什么一直没有提高?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找的只是记忆方法,而不是记忆力训练方法。
离线雪夜流星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3-16
好文章,谢谢。
离线kkswm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03-17
谢谢分享!!
离线luckred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03-18
       
离线yaoyukui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3-18
好文章 ,谢谢楼主
离线harrygba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03-23
不错啊。。。。写得不错。。。
离线布衣老爸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04-03
谁写的?原创吗?真下功夫啊!
离线wyf5257282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04-16
     
离线anhhy101127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8-04-18
         
离线vivinpq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8-05-07
好文章~~~··
离线merlin000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05-07
了解了,谢谢楼主!中间有重复贴的部分!
离线candy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8-05-26
감사합니다 ^^ 增长了知识~
离线mytuali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8-11-20
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
离线bossbon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8-12-13
     
努力 再努力 拼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