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7阅读
  • 9回复

成功一定有方法 查看手机触屏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x89757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9-09-29
— 本帖被 路逍遥 从 学习心得 移动到本区(2009-09-30) —
第一章 成功 你也认为成功说不清楚吗    5
一、你是成功者吗    5
二、成功的定义    5
三、成功软件    6
四、成功的规律    7
第二章 思维方式 按成功者的方式思考问题    7
一、改变的轨迹    7
二、ABC情绪理论    8
三、理性思考与非理性思考    9
第三章 信念 是你的看法在左右你的结果    11
一、信念的力量    11
二、信念就是牢固的观念    12
三、复制成功者的信念系统    13
四、决定一生成就的21个信念    13
第四章 态度 今天的态度,决定明天的成功    20
一、成功是因为态度    20
二、失败也是因为态度    22
三、脑啡    23
四、心态树    23
五、决定成功的十种积极心态    24
六、塑造心态四大要诀    27
第五章 目标 目标就是你未来的现实    27
一、目标的威力    28
二、成功成本与期望强度    29
三、“为何”比“如何”更重要    30
四、你的终极目标    31
五、什么才是一个有效的目标    31
六,你的十大目标    32
七、怎样避免订立目标时陷入误区    34
八、怎样寻找成功的路径    35
九、怎样分解目标    36
十、怎样制订计划    38
十一、怎样作目标评估    40
十二、怎样判断目标能否达成    40
十三、怎样系统规划自己的成功生涯    41
十四、怎样修正目标    42
十五、怎样快速达成目标    42
第六章 潜意识 轻松释放无限潜能    43
一、潜意识与无限潜能    43
二、潜意识的六大特征    44
三、潜意识是如何形成的    45
四、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45
五、如何开发潜意识    46
六、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暗示    47
第七章 习惯 计划习惯,等于计划成功    48
一、习惯的力量    48
二、21天改变命运    48
三、影响力黄金表    49
第八章 练习成功 每天进步一点点    50
一、练习成功    50
二、成功练习卡    51












第一章 成功 你也认为成功说不清楚吗
一、你是成功者吗
自1995年开始,我换了一个崭新的职业——成功潜能训练师。这一名词在当时的国内还比较陌生,因此我也许就是国内最早的一批专职从事“成功训练”的训练师之一了。
当时,我刚经历过一次破产,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几乎一贫如洗。就这样,在艰难中我开始了推广本书即将向你展示的这套成功策略。
    我可以自如地回答听众或学员们各式各样的提问,然而,最令我感到尴尬的问题就是人群中突然有人站起来,大声地问:易老师,你一直在教别人如何成功,请问,你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吗?
第一次被这样问时,我被噎了半天。场面之尴尬可想而知。
    这个问题,对当时的我来讲,其实是一个“陷阱”:如果我回答“是”,场下可能哄堂大笑,因为种种迹象•表明,我除了精神状态颇佳外,其他方面的生活境遇,明眼人一看便知不怎么的;如果我回答“还不是”,场下仍然可能哄堂大笑,因为他们立即心里会说:既然你不是成功者,你有什么资格教别人如何成功?你还是先把自己教成功再说吧!
    几千年来,人们都在谈论成功,关于“成功”的论述难以胜数,然而把“成功”当作一项专门学问来系统地加以研究,并研究出成功的规律,提炼出成功的方法,进而推广成功的策略者,则少之又少。
人们常常凭经验行事,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听成功者来讲述自己的成功经历,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然而,因为每个成功者所处的历史环境、客观条件等各项因素皆不尽相同,因此他们的成功经验都富有浓厚的个性色彩,让人难以模仿。长此以往,以致于人们越来越弄不明白什么叫成功,如何才能成功?
    如何让—个普通人发掘自身的潜能,一步步走向成功?在这成功的过程中,是否有普遍适用的规律以及具体化、可操作性的方法?
我相信这一命题意义非凡,价值无限。
我坚信成功的规律客观存在,坚信成功一定有方法。
    我选择这—职业的初衷并非是因为我已经很成功,而是因为我—定要成功,并且还要帮助普通人有计划地在成功这一职业中取得成功;我并不认为我是在“教”别人如何成功,我只不过是把我所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尽我所能地分享给大家,同时我也照自己所说的去做,并且立志成为—个成功的实践者。
二、成功的定义
    到底什么是成功?
    对于“成功”的解释有无数。生活中,人们常常认为成功是  一件说不清楚的事情,之所以有如此观点,也许原因只有一个——忘掉了查词典。成功的定义  其实十分简单而明确;
成功就是达成预期目标
成功的定义是简单的,但稍加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中至少有五层基本含义。
    首先,必定要有一个预期的目标。没有目标,成功当然就无从谈起了。人们常说的“成功是一件说不清楚的事情”,换言之,其实绝大部分的情况仅仅只是目标说不清楚而已。
    不同的人所预期的目标不同。同一人不同时期的目标也不同,因此,成功的内容或其现实的含义亦随之改变。
    其次,预期的目标必须是达成了,才算是成功。
    没有达成,就叫不成功。(当然不—定非得将这定义成失败,因为“失败”这个字眼太消极,令人沮丧,会误导自己的情绪。)
    比如,你的目标是年底存钱1万元,可是到期只有了9999元,对你而言这仍然是不成功。可能别人觉得你已很成功了,能存这么多钱。此时你可别点头称是,因为他所说的成功是针对他自己的目标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你的目标。如果你觉得存了9999元也比较满意的话,那最好的解释是你内心真正的目标不是1万元,可能是8000元以上。存1万元只不过是你的一个更美好的愿望罢了。
第三,成功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标准因人而异。
    简单地划分,成功应有三种标准:1。自己的标准;2。他人的标准;3。群体的标准。
    人们常常为“什么才算成功”争得面红耳赤,原因无他,各自的标准互不“兼容”而已。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常按照自己的标准或自己的目标来衡量别人的成功。比如,我认为成功的,你可能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你认为成功的,他却不以为然。一个组织与另一个组织之间的标准也会不一样,有时甚至完全相反。现在社会上公认的成功是有钱、有名、有地位。也许,你就不认同这一“群体标准”,你追求的是平平淡淡,你可能说:“要那么多钱干嘛?有钱有什么了不起。”
    无法断定哪一种标准是绝对正确的,原因还是因为各自判别正确与否的标准本身就各不  相同。关键之一是,我们必须得有自己的标准,否则你只会盲从于他人,只会在社会大潮中随波逐流。关键之二是,我们还应该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与我们不一样的他人的标准,否则我们将无法理解他人,理解社会。
    第四,成功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因为判别成功的达成与否,标准是人们自己预期的目标,因此,好人有成功的,坏人也有“成功”的;正义之师有打胜仗的时候,不义之师也有打胜仗的时候。比如,小偷的目标是偷到你家的电视机,一旦得手,他会兴奋地对自己说:“我成功啦!”至于小偷“成功”之后,最终又被警察逮住,关进监狱,那不是因为小偷不“成功”,而是另一条规律在起作用,因为小偷的成功标准不被社会的成功标准所认可。社会群体标准大于小偷的个人标准。
    第五,成功是有数学概念的,所有的目标都应该是指能够被量化的目标。
    许多人常常将目标定义成“更上一层楼”、“跃上新台阶”,“挣更多的钱”、“钱越多越好”、“过上幸福生活”等等。这些目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没有量化,模糊不清,无法衡量。所以这类所谓的目标,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想法,或一种愿望,而不是真正的目标。许多人常说的“成功说不清楚”,也可能就是因为他只有一个模糊的没有量化的“目标”。
三、成功软件
    一台电脑的功能取决于它的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就拿硬件水平相同的电脑而言,装进不同种类、不同版本的软件,其功能就完全由软件的水平所决定。
    无论是对组织还是对个人,科学技术、资本投资、市场环境、身体条件、家庭背景、智力等这些都是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硬件。但当所有的这些客观的硬件因素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不同人的成就常常有天壤之别?因为不同的人给自己“装进”的软件系统各不相同。
    最终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是她的内在因素,即思维方式、信念,态度、自我期望、习惯等“软件”,正确的思维方式、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态度、高强度的自我期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个成功者必备的成功软件。这些概念以及将这些概念化作成功助力的方法,  本书在后面将着重进行系统剖析。并以此作为逻辑依据,划分本书的有关章节。
  也许具备了这些软件不一定立即让你成功,但是没有这些软件,我们铁定会多失败很多次。
四、成功的规律
    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
    分析无数成功案例,会发现成功有许多规律可循。在你继续阅读本书之前,我先简单归纳其中的几条:第一,成功是可以学习的;第二,成功的本质是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式与方法;第三,成功人士身上所有的素质都可以移植到普通人的身上;第四,人人都可以成功。
    这四个基本观点,你能认同吗?如果能认同,那么本书对你将十分有用;如果现在还不能认同,那本书对你将会更加有用。
第二章 思维方式 按成功者的方式思考问题
一、改变的轨迹
    我步入训练界之初,是专业从事销售技巧训练的。销售技巧其实很简单,几天可能就教完了。可是学完所有技巧后,我发现大部分销售员的业绩并没有得到持续的增长。一段时间的跟踪研究发现。销售员持续的业绩80%不来源于“技巧”的本身,而来源于他对待销售的“心理状态”。于是,我立即决定缩小训练领域,专门从事(销售心理的专业训练。事实证明效果立即大不一样。后来几年的训练实践,使我的思路更加广阔,有一天我再次发现所有能帮助销售员心理突破的方法,同样可以移植到任何领域去帮助人们达成他的目标。正所谓成功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所有突破的方法,最后几乎都殊途同归,那就是成功根源于人的思维方式。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一开始仅在于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
    生活中,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的期望就是追求一生平平淡淡。
    下面,让我们来演绎一下他们可能的人生轨迹。首先让我们试想。什么样的观念比较容易被他们接受?差不多就行啦:随遇而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枪打出头鸟:退一步海阔天空……假使这些观念,日积月累下来变成他们的信念,这种对事物习惯性的看法,会最终决定他们面对事情时的态度选择,积极、进取、努力等十有八九不会是他们的人生态度。
    接下来,他对待工作的行为也许就是:差不多就行;对得起这份工资就行;到点就下班;“边际工作”或“份外事”不会主动去做,更不会多做。稍有挫折,立即自我安慰:成功是少数人的事,退一步,海阔天空……他们的结果会是什么?平平淡淡!
仔细分析一下,似乎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的结果,正是他们当初的内心期望。
生活中,也会有相当多的另外一部分人,他们的期望是一定要成就一番事业。
下面,也让我们来演绎一下他们可能的人生轨迹。首先,什么样的观念比较容易被他们坚持永争第一;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最好;付出皆有回报;不成功,便成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假使他们的期望强度足够牢固,假使这些观念日积月累变成他们的信念,这信念也最终会决定他们面对事情时自我态度的选择: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接下来,他们对待工作的行为,我想一定不会是“差不多就行”,如果工作没有做完“边际工作”与“份外事”。即使遭受挫折,接下来的行为一定是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直至成功。这就是他们的结果;一生终究成就一番事业。
再仔细分析一下,似乎也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的结果,也正是他们当初的内心期望。或者说,他们最初的内心期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最终演变成他们的结果。
成功的规律表明:改变,会遵循一定的轨迹,即:结果决定于行为,行为决定于态度,态度决定于信念,信念决定于自我期望。有什么样的内心期望,你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信念,接着就会有什么样的处事态度以及什么样的行为,因此,也就有了什么样的结果。
在你的心目当中,你认为自己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平淡淡的人,你的结果就真的是平平淡淡。如果你认为自己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你的结果常常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积极思维者,得到积极的结果;消极思维者,得到消极的结果。人,有什么样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二、ABC情绪理论
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登”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登”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噢!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有一个著名的“ABC情绪理论”。他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的不同。即事情的前因(Antecedent),透过当事者对该事情的评价与解释,以及对该事情的信念(Belief)这个桥梁,最终才决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onsequence)。
第一个秀才之所以落得个名落孙山的结果(C1),是因为他考场上文思枯竭,而文思枯竭是因为情绪不好,情绪不好又是因为他看到令他感到“触霉头”(B1)的棺材(A)。
另一个秀才之所以金榜题名(C2),是因为他考场上文思泉涌,而文思泉涌是因为情绪高涨,情绪高涨又是因为看到令他感到“好兆头”(B2)的棺材(A)。
现实生活中,有人会因为失败而跳楼,也有人会因为战胜失败而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有人会因为对手强大而畏惧,也有人会因为挑战巨人而使自己快速成为巨人;有人会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抱怨产品,抱怨公司,抱怨顾客,也有人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创新出大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与新服务;有人会因为受不了上司的严厉而每每跳槽走人,也有人会因为“严师出高徒”而使自己能胜任更复杂的工作,最后不断晋升到高位。
所有的一切皆验证了艾利斯的理论,也正如叔本华所言:
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对某一客观事物,你是如何思考的,你就有什么样的看法;你有什么看法,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且每个人都必定要为自己的看法承担最后的结果。
消极思维者,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总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得到了消极的结果。接下来,消极的结果又会逆向强化他消极的情绪,从而又使他成为更加消极的思维者。
典型的消极思维如美国法学家墨菲著名的“墨菲定律”:任何事情都不会像它看上去那么容易;办任何事情所要花的时间比你想像的都长;问题往往出在你认为最不会出问题的地方。墨菲认为任何事情,只要能往坏的方向发展,就一定往那个方向发展。这就像考试,你没有复习到、最怕出问题的章节往往最容易出问题。
消极思维者的特征
*总是在关键时刻怀疑自己,散布疑云。
*会尽量将自己的消极情绪传染给他人。
*永远悲观失望,抱怨他人与环境。
*因为自己行为消极,最终会让仅有的希望彻底泯灭。
*常常自我设限,让自己本身无限的潜能无法发挥。
整天生活在负面情绪当中,使人不能享受人生固有的乐趣。
其实,并非事事如墨菲所言,秀才的故事以及艾利斯理论告诉我们:真正决定事物结果的根源并非该事物的本身,而是我们自己对该事物的信念、评价与解释。即:一切的根源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有权对该事物做出不同评价的我们自己——我是一切的根源。
我们可能无法改变风向,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
积极思维者对事物永远都能找到积极的解释,然后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最终得到积极的结果。接下来,积极的结果又会正向强化他积极的情绪,从而又使他成为更加积极的思维者。
积极思维者的特征
*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都能鼓励自己。
*并且会尽量将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周围的同伴。
*永远积极乐观、从不抱怨。
*总是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他总能让希望之火重新点燃。
*从不自我设限,因而能激发自身无限的潜能。
*整天都生活在正面情绪当中,时刻都在享受人生的乐趣。
三、理性思考与非理性思考
如果我们的思考是理性的,我们就能得到更接近客观的评价。总能快速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反之,如果我们的思考是非理性的,我们对问题的看法立即就会给自己带来困扰,并且在错误的判断中难以自拔。
下面几则“非理性思考”案例,让我们对照自己,作一番自我剖析,看看自己是否也曾陷入过非理性思考的泥潭。
非理性思考1。如果事情不照自己所期待的样子发展,那可就糟糕了。
    例如,原来计划今天可以交报告,结果却交不出来而一直都在担心上司责难。这种想法是不合理性的,因为受挫折是正常的事情。理想与现实常会有差距,因此而沮丧不仅不能改变情况,还会使情况更糟。若无法改变情况,最理性的办法是去接受它。挫折可以不造成困扰,只要你不认为每件事都必定会获得满意即可。
有理性的人避免夸张不愉快的情况,而是尽力继续面对它,并积极地去改变它。
非理性思考2。每一个人绝对需要别人的喜爱与称赞。
例如,“被别人批评时,心里就难过得不得了”,这很自然,但是“被所有人喜欢”是个难以达到的目标。若一个人致力于此,他将变得很少有属于自己的看法,变得更不安全及更多自我失败的行为。
一个人也不一定需要被喜爱,因为有理性的人不会把自己所有的兴趣与需求都牺牲在为获得别人的称赞上,而更多体现在让自己去表达爱,或成为可爱的人、具有创造力的人、不过分依赖于别人的人。
非理性思考3。人人都会依赖他人,并应该找一个更强的人去依赖。
例如,“我妈妈什么都不会,害得我没办法完成家庭作业”。依赖会造成独立、个性化与自我表现的失败。它使人不能学习,没有安全感。
有理性的人是独立、负责的。他们只在需要时才寻求帮助。
非理性思考4。过去的经验是现在行为的决定因素,过去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
例如,“小时候被强暴,使我没有办法再谈恋爱”,“离婚后再也没有人会娶我”。事情恰恰相反,过去一些必要的行为在现在并不成为必要,过去的解决方法也不一定适合现在的问题。过去的影响常会成为一个人逃避和改变自己的借口。其实,要克服过去的影响并非不可能,有理性的人认为过去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分析过去的事情以改变自己现在的状况。
非理性思考5。逃避困难比面对困难要容易。
例如,“我何必这么辛苦,反正也没有人要求我”。逃避只会给日后带来更多问题及自信的失落。况且容易的生活并非快乐的生活。有理性的人会认识到,具有挑战性、责任感的人生,才是令人愉快的人生。
非理性思考6。对于不一定会发生的糟糕的事,也应该给予密切的注意。
例如,“外面交通太乱了,会不会发生车祸”,“先生太英俊,会不会有外遇”。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过分的忧虑或担心,①会阻扰人们对危险事件作客观的评价;②会造成干扰:③夸张事情:④不但不能阻止不可避免的事件,反而会促成事件的发生;⑤制造更多更糟的事。
有理性的人会认识到潜在的危险并不足惧,焦虑不仅不会阻止事情发生,而且还会对人造成伤害;他所采取的行动是面对它,战胜它,并证明它不那么可怕。
大部分时候,我们的困惑其实都直接根源于我们非理性的看法。
错误的用词,会带来错误的看法。
错误的看法,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错误公式一:将“喜欢”误解为“应该”。
非理性看法:我应该得到别人的赞美。
非理性缺陷:万一得不到,你立即会出现困扰。你会觉得是别人
欠自己的,他不给你,你会抱怨他。
理性看法:  我喜欢得到别人的赞美。
理性好处:  万一得不到,其实也没什么,只不过少了一份额外的奖赏而己。
错误公式二:将“暂时还没找到方法”误解为“不可能”。
非理性看法:我不可能富甲天下。
非理性陷阱:因为自我设限,你将不会找方法。结果你一定真的不可能做到。
理性看法:  我暂时还没有找到富甲天下的方法。
理性好处:  你注意的焦点将会自然而然集中在找方法上。只要你是一定要,而且坚持到底,你总可以做得更好。
错误公式三:将“很难”误解为“没有办法”。
非理性看法:我没有办法每天准时上班。
理性看法:  我很难做到每天准时上班。
错误公式四:将“暂时还没有成功”误解为“失败”。
非理性看法:我又失败了。
理性看法:  看来我这次暂时还成功不了,我怎样才能成功?
错误公式五:将“可能”误解成“一定”。
非理性看法:我一定没有音乐细胞。
理性看法我:可能没有音乐细胞。
错误公式六:将“我生气”误解为“他使我生气”。
非理性看法:都是弟弟使我生气。
理性看法:  我在生弟弟的气。
错误公式七:将“到目前为止”误解为“永远如此”。
非理性看法:我的英文永远都学不好了。
理性看法:  我的英文到目前为止还没学好。
错误公式八:将“有些”误解为“所有”。
非理性看法:所有的客户都不买我的产品。
理性看法:  有些客户还没有买我的产品。

换一个字眼,换一种看法;
换一种思维,换一片天空。
让我们扪心自问:
我的思维方式有助于自己成功吗?
  
第三章 信念 是你的看法在左右你的结果
一、信念的力量
美藉华人科学家林先生是我的一位朋友,他个人已拥有24项国际专利。有一次林先生回国,飞机途经地中海上空,突然飞机发生故障,出现剧烈的颠簸。机上的人群开始由紧张而骚动,空中小姐尽力想控制局面,然而极度恐慌的人们仍然是慌作一团。
林先生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发抖,紧咬的牙关都渗出了血丝,脑袋完全一片空白。什么金钱、地位、荣誉,什么父母家庭、妻子儿女,此刻早已被吓得烟消云散,所剩的就只有对死亡本能的恐惧。然而,无意间他瞥见了邻座有一位客人,非常奇怪,他居然一脸安详,在那里祈祷,可能是个教徒,在那里祈求上帝保佑。
后来飞机最终还是奇迹般地迫降成功。
飞机着陆后,可能是受惊过度,林先生发现自己好几分钟居然站都站不起来。但是,他看到那位邻座的客人却从容地拎着行李走下飞机。一下飞机,只见他把皮箱往旁边一放,扑通一下跪在地上,感谢上帝。完毕,他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若无其事地拎着行李离开了机场。
林博士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本应该可以坦然面对死亡,可他想为什么当时自己就是无法控制那本能的恐惧感,而那位教徒却可轻易做到?这次事件对他刺激很大,这倒不是因为飞机事故本身,而是因为后来他终于“悟”透了其中的奥秘。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在飞机出事故的整个过程中,那位教徒满脑子都是“上帝保佑,快来搭救我”。试想,一旦飞机安全着陆,他会怎么想?哇,上帝果然无所不能,感谢上帝;如果飞机真的失事了,他又会怎么想?奥,上帝,我很快就能在天堂见到你了,感谢上帝。也就是说,不管飞机失事与否,面对死亡,这位教徒此刻都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因为她有一个信念:上帝与我同在!
这位教徒,因为坚信“上帝与我同在”,因此即使面对死亡,也处事不惊;林先生因为对“死亡”没有足够牢固的信念,因此当死亡突然来临时,几近崩溃。当然事后,林先生并没因此而信教,但后来他经常对他的学生、职员,以及在许多场合都提起这个故事,他说自己最大的感悟是:信念是有力量的。
生活中,也许我们不曾经历过死亡的恐惧,但是类似的故事影片都经常能看到。比如,小时候看电影,常能看到一些这样的情景:一个正面人物被坏蛋打得奄奄一息,但他肯定不会死,因为坏人还没死。一旦坏人被除掉,他便立即头一低,含笑于九泉了。
这些会不会是真实的?完全可能。因为支撑他生命到最后的支柱就是一定要把坏人彻底消灭掉的信念。只是电影中演多了,反倒觉得有点像假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听说过,一位父亲病危,但一息尚存,因为他在等待远方正赶回来的儿子。当儿子赶到床前,痛楚地呼唤,父亲会缓缓地挣开眼睛看儿子一眼,然后又缓缓地闭上双眼,幽幽地飘然仙去……是什么在支撑这位父亲的生命?这是信念的力量——“一定要看儿子最后一眼”——在支撑着他。
类似能证明信念力量的例子多如牛毛。当你坚信某一件事情时,就无疑给自己潜意识下了一道不容置疑的命令,有什么样的信念,就决定你有什么样的力量。一切的决定、思考、感受、行动都受控于某种力量,它就是我们的信念。
二、信念就是牢固的观念
观念,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看法。
信念,也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看法。
然而,观念与信念的差别是什么?
差别仅在于看法的牢固程度。即信念是指牢固的观念,或对事物习惯性的看法。观念之所以较弱,是因为观念随时都有可能因时因地而改变。按照行为科学的结论,人的行为95%以上都是按照习惯而行事,因此信念的力量之所以巨大是因为95%以上的时间(尤其是关键时刻)人的行为按照自己大脑潜意识中的习惯看法,即信念的指挥而行事。
所以若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出了问题,那么他的行为95%以上的概率会跟着出问题。行为如此,结果可想而知。
同样,行为科学研究表明,对事物的看法由一般性观念最终转化成牢固的信念,一般经过两大基本途径:
一是,不断地被重复灌输。
比如,有个算命先生告诉你,你是个苦命的人。如果你相信,接下来的日子,你将一直生活在阴影当中。你会不由自主地不断自我灌输:我很苦命,我很苦命。久而久之,“我是个苦命的人”居然就成了他的信念。当然这个信念会害她一辈子。
自小时候起,我的父母、教师以及身边很多人,都一直对我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听多了,我也坚信自己一定会有出息,一定不会碌碌无为一辈子。没想到这个信念对我今后的人生轨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它使我从每次重大挫折中都能重新站起来,因为我有一个信念:我一定不会这样碌碌无为一辈子,试想:如果我的信念是“我是一个苦命的人”,后果将会怎样?
二是,不断地被验证。
假使小时候父母就常对你说:人心险恶,凡事提防着点别人。也许开始你并不理解,也并不在意,但是后来真的有好几个人背叛了你,让你伤心,你可能会想起父母说的那句话:人心险恶。啊,果然如此。你开始四处提防别人,越来越不敢表露自己,越来越封闭自己,越来越不敢去交朋友。等到有一天你遇到困境需要别人帮助时,因为平时就没有积累什么人缘,结果无人援手,于是你又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人心,真的是太险恶了!
按照前面“改变的轨迹”所述,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但是信念并非与生俱来,是“软件”,由后天获得。既然信念是后天所得,我们就有选择和“安装”的自由,让我们慎选自己的信念。
三、复制成功者的信念系统
如何选择正确的信念?
第一,你必须确信信念的力量。
第二,系统地模仿成功者的信念。不要向平庸者寻求答案,不要简单地去认同多数人的想法。超凡成功者常常居少数,世界上最顶尖的信息就在那些顶尖人物的脑袋里。只有成功者的信念系统才能快速帮助我们获得成功。
第三,把这些信念写下来,把它们贴在墙上,放在最显眼处,写在笔记本的首页,让自己每天可以重复看到,运用潜意识中视觉化的力量不断强化,直至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四、决定一生成就的21个信念
1.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左右,所以说跳蚤可以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
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开始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地跳,三天以后,他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
一周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去尝试成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不是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她们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就像刚才的“玻璃盖”虽然被取掉,但他们早已经被撞怕了,不敢再跳,或者已习惯了,不想再跳了。人们往往因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
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只是它的心里面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让这只跳蚤再次跳出这个玻璃杯的方法十分简单,只需拿一根小棒子突然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者拿一盏酒精灯在杯底加热,当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嘣”的一下,跳了出去。
人有些时候也是这样。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也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个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
要不要跳?能不能跳过这个高度?我能不能成功?能有多大的成功?这一切问题的答案,并不需要等到事实结果的出现,而只要看看一开始每个人对这些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不要自我设限。每天都大声地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
2.我是一切的根源
“ABC情绪理论”:我们的情绪主要根源于我们的信念,以及我们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叔本华名言: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我们可能无法改变风向,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心情。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切结果的根源常常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有权对该事物作出不同评价与解释的我们自己——我是一切的根源!
让我们不再抱怨,因为我是一切的根源。
3.我是我认为的我
有什么样的自我期望,自然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信念;
有什么样的信念,你就选择什么样的态度;
有什么样的态度,你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因此,要想结果变得更好,先让行为变得更好;
要想行为变得更好,先让态度变得更好;
要想态度变得更好,先让信念变得更好;
要想信念变得更好,先让自己选择更好的自我期望。
在自己的心目当中,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最终你就会是什么。
因为,正如《自我意向心理学》的核心结论:
我是我认为的我,我们是我们认为的我们!
4.成功是因为态度
“影响力训练”机构曾经作过上万人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决定一个人成为成功者的最关键要素中,80%属于个人自我价值取向的“态度”类因素,如积极、努力、信心、决心、恒心、雄心、爱心、意志力等;13%属于后天自我修炼的“技巧”类因素,如各种能力;7%属于运气、机遇、环境、时间、天赋、背景等所谓的客观因素。
能否具备技巧,是因为你的态度,因为技巧根源于态度。
能否驾驭客观的因素,还是因为你的态度,因为它根源于我们对待客观因素的态度,以及把握客观因素的技巧。
成功100%都是因为态度!
让我们记住这—令人吮指回味的结论,让我们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成功,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过去,把握今天,准备未来。
5.过去不等于未来
正如决定今天“技巧”高低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对待技巧的态度决定明天“技巧”好坏的也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对待技巧的态度。我们的今天是由过去所决定的。而我们的明天不由过去决定,由今天所决定的。
过去不等于未来。
过去的成败,只代表过去,未来要靠现在。过去成功了,不等于未来还会成功,过去失败了,也不等于未来就要失败。成败都不是结果,它只是人生过程的一个事件。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到哪里去。不论过去怎么不幸,如何平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希望。只要你对未来保持希望,你现在就会充满力量。现在就作一个决定;明天,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6.人,因梦想而伟大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梦想;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在实践一个伟大的梦想;
伟人之所以伟大,根源于他有一个伟大的梦想。
有哲人云:人,因梦想而伟大。
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梦想黑人与白人一样平等、自由;孙中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毕生都在实践****禁锢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的梦想;邓小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亲手设计的强国梦真的让十几亿中国人强大起来。
人,因梦想而伟大!
几千年的封建文明,曾经为中华民族创造过辉煌,但同时传统文化中许许多多消极的思想与行为,也不幸地禁锢着人们的头脑。消极,也是一种愚昧;愚昧,就会贫穷;贫穷就会落后,落后就得挨打。
近代史上的屈辱,使我们不得不接受别人强加给我们的烙印。我们由盲目的自大一下子又跌入盲目自卑的泥潭。时至今日,悲观情绪、消极观念仍然在禁锢着无以数计的中国人民。
我就有一个梦,梦想12亿中国人都能积极地生活着,不再消极,不再悲观,不再抱怨。为自己设计一个伟大的梦想,我们的人生便开始变得不平凡起来。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实践那个伟大而光荣的使命,我们一样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7.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
以前的人一定认为“水不可能倒流”,我们知道,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的人一定认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未来的人可能会说,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让人类能居住在另一个“太阳正好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的方法而已。
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让我们不要给自己太多的框框,不要总是“自我设限”。
假使“不可能”已成为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口头禅”,他们已习惯对自己说“这不可能,那不可能”这样的氛围,也许就注定他们在竞争的大潮中难有辉煌,并最终被那些不说“不可能”只专注找方法的人所淘汰。
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
让我们调整好自己的注意焦点,把“不可能”这个极其消极的字眼从我们的“私人词典”或“企业词典”中永远删去,因为即使真的遇到难堪,我们至少还可以说: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
8.成功一定有方法
在“创造力”训练中,有一个著名的训练案例,回形针有多少种用途?
第一反应你也许只能说出:夹文件。
打开思路,你也许就能有更多的用途:做绳子、钉子、导线、钮扣、手饰、发夹、鱼钩、牙签……
日本有一个科学家,宣布已列出回形针2400种用途。
南京有一位学者宣称,他能列出3万多种!
回形针到底有多少种用途?
只要你愿意去找,你是否同意答案是:无数种!
一根小小的回形针既然能有无数种用途,那解决一个难题,怎么就不会有“无数种”方法呢?
打破思维框框,绝不自我设限。
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
有一项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90秒钟记忆100个随机的0到9的数字。包括顺背、倒背、任意定位背。如果你看到现场表演,你一定会为表演者“非凡的”技艺所折服。
经过系统的研究,我发现其中的方法极其简单,几乎人人皆可同样做到。为了证明这一点,我经常在训练课程中给学员做表演,并且让我的助教,乃至学员都能做到。
目前,我正准备申请一项新的吉尼斯记录,5~10分钟内记忆300位随机数字。其中的方法同样简单,而且我相信同样人人皆可做到。
具体方法是右脑记忆,即图形记忆。比如说将“1”记成“一棵大树”,“2”是“一只鹅”,“15”是“一轮月亮”,“79”是“一串气球”等等。这些被称为“数字标签”,然后针对某一串具体的100位数或200位数,将其中每两位数当成一个对应的固定的“数字标签”,再将这些标签按顺序“放在”你熟悉的预先设定的“位置图中”比如你的房间里、办公室里、或人体上的某些特定位置。此时,你只需要记住这些图,你就相当于记住这串数字。
3  4  2  4  1  6  4  1  3  5  4  6  5  1  1  3  5  1  3  0
4  6  8  4  6  1  7  9  8  7  5  4  3  2  1  4  8  6  4  0
1  3  4  7  3  3  2  3  1  3  2  4  6  4  3  1  3  1  1  3
4  6  6  9  4  3  2  3  1  6  4  1  3  1  3  4  7  1  0  0
3  5  7  2  5  8  7  9  1  2  0  0  0  3  1  1  3  5  4  5
5  4  6  5  4  3  2  1  8  7  5  6  4  2  4  3  1  4  6  9
5  3  4  8  7  8  9  7  4  1  3  2  1  3  2  2  1  5  4  1
1  2  3  1  5  6  7  4  9  6  9  6  9  8  8  8  7  0  5  4
5  4  5  6  9  7  8  7  3  2  3  5  5  6  4  3  4  6  4  5
1  6  9  4  5  0  1  3  7  0  3  8  2  1  7  0  7  8  4  5
按照上述方法。熟练后,你就可以轻易做到我能做到的同样结果。
所有看似复杂的事情,或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皆可以找到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法。
成功一定有方法,正如记忆一定有方法。
9.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要成功,绝没有借口;有借口,绝不会成功。
只有失败者才会为粉饰自己失败的行为而四处寻找借口。
成功者,永远只会专注于找方法。
10.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
我有过一次十分有趣,同时也是影响我一生的经历。
一次,我去拜会一位事业上颇有成就的朋友,闲聊中谈起了命运。
我问: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命运?
他说当然有啊。
我再问:命运究竟是怎么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奋斗又有什么用?
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但笑着抓起我的左手,说不妨先看看手相,我算算命。他给我讲了一通生命线,爱情线,事业线等诸如此类的话,突然,对我说:把手伸好,照我的样子做一个动作。他的动作就是:举起左手,慢慢地且越来越紧地抓起拳头。
他问,抓紧了没有?
我有些迷惑,答道:抓紧啦。
他又问:那些命运线在哪里?
我机械地回答:在我的手里呀。
他再追问:请问,命运在哪里?
我如当头棒喝,恍然大悟:
命运在自己的手里!
他很平静地继续说道:不管别人怎么跟你说,不管“算命先生们”如何给你算,记住,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这就是命运。
当然,你再看看你自己的拳头,你还会发现你的生命线有一部分还留在外面,没有被抓住,它又能给你什么启示?命运大部分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但是还有一部分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奋斗”的意义就在于用其一生的努力,去换取在“上天”手里的那一部分“命运”。
我静静的坐着,半晌,只见心扉如清泉流过……
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
后来,有一位学员跟我谈到她的恋爱问题,向我求助。她已年届30了,还没有男朋友。不过不是没有交过男朋友,而是在她23岁那年,有一位传闻很灵的算命先生曾对她说过,她要等到33岁才会有婚姻缘。之后,有几次谈朋友机会,但每到谈婚论嫁的关键时刻,她就想起算命先生的这句话,于是,她就会对自己说:我要到33岁才能结婚,现在结婚也不会长久。与其长痛,不如短痛。罢罢罢,忍痛割爱,还是早点分手吧!就这样,长此以往,直到今天,搞得自己精神痛苦不堪。
我想起了这则故事,于是就讲给了她听,当然是照着“原版”边讲边做了一遍。过程中,我发现她的感觉与我当初惊人的相似。完毕,只见她站起来大叫一声:哎呀,原来我被那该死的算命先生给害了!
说完,我们不约而同,哈哈大笑,
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这个信念几乎改变了我的一生。
1995年我就开始讲成功学,做成功训练,那时不知道有多少人给我泼过冷水,甚至直接嘲讽说你自己都不成功,凭什么教别人如何成功?我的人生中确实有过不少低潮:曾破产过两次,大学以后,大概做过十几种不同的工作,当过大学教师,做过公务员,做过歌厅串场歌手,当过小画匠,管理过菜场,下过农村,开过餐馆,做过流水线工人,搞过装修,搞过房地产,当过推销员……因为珠海创业失利,而来到上海,刚来上海的头两年,五次尝试白手创业均告失败……
每当低潮来临,每当再遭挫折,我几乎都会暗暗抓紧自己的左手,暗暗对自己说: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在别人的嘴里。真的,很奇怪,每当我把手抓起来的那一刹那,我几乎立即能感觉到内心无限的信心与动力。
这一信念一直帮助我走到今天。对我如此重要的东西,对你也应该同样有用,不妨试试?
现在就抓住自己的手,对自己的潜意识大声说一句: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在别人的嘴里!
11.天助自助者
一生当中,我们都在渴求机遇,然而我们却常常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机遇,或不知道它会长成什么样子。即使知道,当机遇降临时,又常常没准备好。偶尔真的很有运气抓住一次机遇,然而又因抓不住下一次运气而以失败告终。或因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耐力将其不断放大,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直至成功。
真正的机遇,绝不是机遇的本身,而来源于我们对机遇的定义,对机遇的认识、准备与把握。
每个人都会有好运气,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但是能否抓住机遇,也许并不是平等的。
因为,要想天助,必先自助。
这一切都在印证中国的一条古训:天助自助者!
12.你越努力,你的运气就会越好
机遇是可以被预见的,运气是可以被计划的。
人人都会有好运气,条件是你必须不懈地努力去创造运气,努力准备自己。因为运气永远照顾有准备的人。
记住:你越努力,你的运气就会越好。
13.我要,我就能
成功来源于“我要”。我要,我就能;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不是能力在决定你的成功,而是“你一定要成功”决定“你一定会去准备相应的能力” ;不是现有的方法在决定你的成功,而是“你一定要成功”决定“你一定能找到成功的方法”。
14.决心决定成功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对一位求学者说过一句名言: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追求成功亦是如此。要成功,必须先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就像我们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成功来源于我要。我要,我就能;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微信公众号:jiyifa_com 逍遥右脑
 
离线doublekill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9-29
我喜欢心理测试。你是最聪明的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别人用了不一样的方法,知道你不知道的秘密
离线lx897572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10-12
板凳还是自己来吧  呵呵呵eeeeeeeeeeeeeeeeeeeeeee
离线pqapple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10-28
必需有方法
离线guaihua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2-10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离线lfslang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2-10
成功就是一个过程,结果,什么结果称得上是成功呢?没有任何一个绝对值可以称之为成功!嘿嘿!
离线jxjdve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2-17
看完了!受益良多!我得让我的思想信念变得积极!和强悍的人一样!
独当一面
离线火鸟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2-18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离线半夏!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4-11
引用第5楼lfslang于2010-02-10 18:48发表的  :
成功就是一个过程,结果,什么结果称得上是成功呢?没有任何一个绝对值可以称之为成功!嘿嘿!
离线vae52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4-20
啊啊啊啊爸爸啊俺爸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大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