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牧晨玄这个Blog比较早的读者应该知道,我曾经(主要是2010年以前)推崇一个叫“影像阅读法”的阅读方法,后来的读者就未必知道了。这个阅读方法是我高三时接触的,当时非常欣喜。我在看书之后产生了很多疑问,找到了官方论坛,在上面问了很多问题。当时这个方法刚传入国内,很多人对这本书一头雾水,我因为英文水平尚可,所以翻译了一些资料和我在官方论坛上的所得,得到了不错的回应。我自己也用这个方法读了很多课外书,当时觉得这个方法很好,所以还做了一套音频教程来谈自己对这个方法的理解。
这个方法中,争议最大的当属第三步骤即“影像阅读”—号称利用潜意识预先吸收、整理信息。书上的案例将这一步骤的效果无限放大,导致很多人对这个方法抱有幻想,企图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虽然我个人在文章和音频教程中都告诫读者要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但我还是收到很多人的来信,他们对达不到书上介绍的那些案例的效果而感到沮丧。到后来,我逐渐厌倦了这些千篇一律的问题,所以就删除了这方面的文章。
虽然我在文章和教程中从未鼓吹速成,并且在系统中加入了很多其他的科学学习方法,但我当时一直认为系统中的第三步“影像阅读”是有一定效果的。在09年之后我开始接触批判性思考和科学方法,逐渐开始反思自己所接受的东西,最后我认为,这一系统中第三步骤的效果只是一种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这只是我个人的论断,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通过第三步骤获得了神奇的效果,因为据说这个方法现在在日本很流行(神田昌典,胜间和代等人还在推崇这个方法)。值得注意的是,NASA曾经找人对这个方法进行了研究,初步结论是,第三步骤是安慰剂效应,并且这种方法用于较难的专业教科书时效果并不好。
直到今天还有人在问我这个方法。
我的结论是:我现在已经不推崇这个方法了
虽然除去第三步,这个系统的框架和阅读技巧用于泛读还是有用的。